银坑甑笊舞代表人简介
个 人 工 作 简 历 | 从16岁开始学习甑笊舞,之后一直每年的正月初七至十六日都会进行甑笊舞表演。 1976年参加县文化站表演,1979年参加地区文化站表演。 学校毕业后一直以务农为主兼顾甑笊舞表演。 |
该 遗 产 项 目 传 承 谱 系 | 师太: 刘太铜 男 银坑村上营组 已故 师公: 刘明讲 男 银坑村上营组 已故 师傅: 刘德福 男 银坑村上营组 59岁 |
个 人 学 习 与 实 践 该 遗 产 项 目 经 历 | 从16岁开始至今,在每年正月初七至十六日都会进行甑笊舞表演。 |
个 人 技 艺 特 点 | 粗中见细,错落有致,舞蹈队形始终是圆圈,并朝一个方向旋转,铿锵的节奏,粗犷的舞步,进退、起伏的转化,使之在有限的空间体现了龙舟竞赛的那种你追我赶的热烈场面。同时,全体舞者在队形中面向中心,小三角旗舞者,打躬作揖,敬神礼拜,划船赶鬼,再从外围伸向中间的“狮毛狗”,形象地表现了驱鬼压邪这一内容。 |
个 人 从 事 遗 产 传 承 成 就 | 带动了整个屋场的人学习甑笊舞表演,以及每年进行该活动的演出。 |
个人持有该项目的相关实物、资料等情况 | 甑笊、旗子 |
附带的照片、音像资料等辅助材料目录 | 一、甑笊舞实况照片光碟一份 二、音像资料一份 三、电子文本一份 |
由于甑笊舞的表演时间是在每年的正月初六开始,而这时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都已经纷纷起身开始出发了,留守家中的老人也就无心再进行表演,年轻人观念逐渐淡薄,甑笊舞缺乏新鲜血液的补充,已经濒临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