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村东塘木偶戏
赖村东塘杖头木偶戏,据说是在明末清初年间传入的,止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一位姓黄的人从福建上杭学艺回来,开始在赖村东塘村表演,由此盛行,并流传至今。
东塘村的杖头木偶,又称“雕脑子”、“木脑戏”、“蚊帐戏”,是以木杖来操纵动作完成。木偶头部只有两只拇指大小,上面雕刻各类头像,表情丰富,两眼夸张突出为两个大圆球,白多黑少,鼻平而阔,两眉倒竖,八字胡须,嘴角下拉,整个面部短而浑圆。设色较为单纯,以白色为底,以黑色画胡髭、眼珠、眉毛等,造型与戏曲中的人物形象相近,其余部分则十分简括,身上用衣服遮住。它内部虚空,颈部下面接一节木棒或竹竿,表演者只有一人,手脚并用,两脚踩打锣鼓,双手掌握两根操纵杆进行表演。表演时,说唱对白,模仿戏中男女人物角色语气,均由表演者一人完成,故而表演者需多才多艺。以前,木偶戏的剧本多由师傅口传心授,也有的故事情节是由艺人即兴发挥的。唱腔多用采茶戏腔调。唱词有二句、三句、四句头或不等句;可押韵或不押韵;可七句或非七句,无特定腔调。后来,他们也会套用采茶戏的本子进行演出。
东塘杖头木偶戏的演出,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过去村里人做什么喜事,如结婚生子、做寿过生日、建房乔迁等等,都会请他们来演出。有时他们也会自己挑着担子走村串户,四处游演。因此,他们演出的范围很广,不仅仅在东塘本村、本县,甚至还出县到兴国、于都等地演出,都很受欢迎。
然而,由于受到现代科技娱乐传媒的冲击,近年来,东塘杖头木偶戏的演出市场正在慢慢萎缩,观众也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