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发展 峥嵘初露
——我市纵深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家乡有这个实力,没想到!”“祝福家乡”“回去创业,走起!”……今年国庆假期刚过,一则消息刷爆于都籍深圳工作人员微信群,内容是我市旅游商贸消费增幅位居全国“十一”假期消费商圈第一名。
江西“百县百日”文旅消费季活动直播带货大赛中,我市销售额位列全省第一名。
我市围绕“三大战略、八大行动”,创新举措,释放活力,助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获“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设区市”称号,市文广新旅局被评为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
5月28日,赣州方特东方欲晓主题公园开业迎客;10月18日,3D动画片《长征先锋》在优漫卡通卫视上线;第四季度,市本级安排2000万元、各县(市、区)发放超过5800万元文旅商贸消费券,促消费,活市场。
我市加快建设重点项目,丰富旅游新业态,旅游产业释放新活力。
项目建设与招大引强并举。今年前三季度,市级调度的98个亿元以上文旅项目完成投资176亿元,新开工于都兰花主题酒店暨科普研学基地等14个项目,新竣工12个项目,新签约11个亿元以上文旅项目,签约金额116.5亿元,引进“功夫动漫”项目落地赣州。
旅游业态和游客体验双提升。南康家居小镇、小密花乡、和君小镇等成为了文旅消费热点。随着配套建设加快,游客满意度明显提高。全市共创建省级以上各类景区品牌总数达168个,其中,国家5A级景区1家、4A级以上景区33家,实现县县全覆盖,石城县成功获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安远三百山、大余丫山正在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成四星级标准以上酒店105家、特色民宿216家,创评了客家美食旗舰店56家、设立“赣州礼物”旅游商品旗舰店16家,打造了一批特色一桌菜、美食街;在赣州机场、高铁西站等主要入境场站设置了旅游咨询台。市本级设立了100万元、20个县(市、区)每县都设立了不少于20万元的“旅游服务质量先行赔付基金”,向游客推出“放心游赣州”服务承诺。
旅游消费持续旺盛。发布了《关于克服疫情影响全面激活旅游市场奖励措施》《支持促进2021年国庆期间、第四季度旅游商贸消费优惠政策》。今年国庆,赣州商圈热度增幅71%,在全国68个重点城市商圈中排名第一;在江西“百县百日”文旅消费季活动直播带货大赛中,赣州市销售总额位列全省第一名。
红色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红色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红色教育培训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着力打造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红色故都”“长征出发地”品牌更加响亮。会昌风景独好园、于都祁禄山红军小镇、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等陆续建成开放,国内首家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方特东方欲晓主题公园开园后深受好评。不断完善红色旅游配套,“红军餐”“四星望月宴”等红色主题特色菜相继推出,一批红色文创产品相继投放市场,红色旅游产业链不断延伸。瑞金红源记忆教育培训基地、兴国国防教育基地、兴国红领巾少年军校、于都初心纪等一批红培、研学基地相继建成运营,策划了“百趟专列进苏区”“红色初心号研学专列”等活动。加大红色旅游宣传推介,持续在央视等主流媒体播放赣州红色旅游宣传片。深化红色旅游区域合作,依托“红军长征论坛”,深化与长征沿线城市合作,相继在延安、遵义、龙岩等地举办了“初心永恒”赣州红色美术作品巡展、电影《八子》巡映等活动,让赣州红色文化“走出去”,共同打响长征文化品牌,赣州红色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加强顶层设计。编制了《赣州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赣州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1-2035年)》《赣州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对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进行科学谋划统筹,实行“一张蓝图绘到底”。
我市持续构建“一核三区三线一网”文化旅游发展格局,着力唱响“红色故都”“客家摇篮”“江南宋城”“阳明圣地”文化旅游品牌,推出了“江南宋城”+“初心路”“客家情”“阳明游”三条精品旅游线路。
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康养旅游后花园。抢抓赣深高铁通车机遇,走出去推介展示形象,立体式宣传预热造势,多站式精品线路采风,推出个性化节会活动吸睛,促消费热氛围激活市场,形成开通前中后期文旅宣传营销合力。先后开展了高铁列车冠名、沿线站点灯箱广告投放、大湾区旅行社、媒体团踩线采风活动。积极走出去开展推介,在广州、深圳等9个城市举办“红土情深 嘉游赣”系列推介活动。以节会聚人气扩影响,先后承办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2020年全省旅发大会、2021江西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江西森林旅游节、全省民宿健康发展现场推进会等。进一步贴合当前媒体多样传播的形势,积极加大和抖音、携程、同程、腾讯等头部新媒体平台的合作,开展了短视频拍摄大赛、抖音话题挑战赛等,推动赣州文旅热点全媒体传播。《我在赣州等你来》高铁宣传短视频在全网热播。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入选国家艺术基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展演剧目、重点扶持作品,作为开幕剧在2021年“茶香中国”第二届全国采茶戏汇演中展示;圆满承办文旅部“非遗中的红色资源寻访活动启动暨革命故事、红色歌谣新书发布仪式”,赣南客家服饰等3项非遗项目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大型原创音乐剧《闪闪的红星》成功开演;《八子参军》《永远的歌谣》热度未减。
我市纵深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繁荣文化事业。
加强保护利用。出台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大余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对外开放,会昌县革命历史纪念地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等3个陈列展览入选国家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精品展览。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赣州段建设高位推进。编制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赣州段建设保护规划》《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赣州段长征步道概念性规划》,争取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专项债券13.84亿元。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影响广泛的赣州文化惠民周连续举办六届,独具特色的新春文艺晚会年年出彩,仅中心城区年内就举办“百姓大舞台”“书香赣鄱”全民阅读、群众红歌传唱、红色歌曲广场舞展演、美术书法作品展览等活动478场次,惠及群众逾300万人。随着赣州大剧院的启用,东方歌舞团、中国歌剧院、国乐大师、古筝国手等名家名团纷至沓来,赣州文化惠民、精品共享的美景已然呈现。
来源:江西赣州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