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是我国农村地区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民间艺术形式,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六世纪。在传统节日里,逢年过节或新婚庆典,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窗纸上、玻璃窗上、墙上、门上、灯笼上,将节日气氛烘托得更加浓郁而喜庆。蚌埠剪纸,距今历史已过百年,大约可追溯至1911年津浦铁路通车时。作为蚌埠民间艺术,它强烈的地域特点既有南方的细腻柔美,又不乏北方的粗犷雄壮。
本期线上U课,我们将跟随非遗传承人吴桂兰老师走进蚌埠剪纸。
教师简介
吴桂兰,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蚌埠女摄影家协会会员,蚌埠市非物质遗产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蚌埠市文化志愿者。
蚌埠剪纸的制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的表现现实生活中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物,有的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技艺上,蚌埠剪纸主要采用刀绞、刻、点彩等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福”字的剪法。
“福”字的剪法
1、首先需要准备一张正方形的红纸,和一把剪刀。
2、将红纸对折两次,折成长方形。
3、将红纸方向调转,中间对折,打开,再将下面的部分对折一次。
4、再将红纸的上半部分对折两次,最终将红纸折成五个部分,分别是三个小的等分和两个大的等分。
5、将红纸开口向左,上面三个小的等分部分向下折,将折好的左上角的位置的角剪掉,注意下剪要有弧度。
6、将红纸打卡,再将左上角剪掉,这样“福”字的上面两横就剪出来了。
7、再将红纸从四分之一处对折一下,在二分之一处对折一下。对折后剪出一个小的弧度。
8、将红纸打开,在最下面的位置同样剪出一个弧度。
9、将红纸三个等分的第二个等分处向下折,剪出一个小的长方形。
10、将红纸下半部分对折,剪出“田”字。
11、将红纸左侧对折,垂直下剪,剪出偏旁部首。
12、将剪好的福字进行润色调整,将笔画剪出弧度。
13、这样“福”字就剪好了。
一张红纸,一把剪刀
纸随剪转,心随纸动
精美图案,跃然而出
蚌埠剪纸反映了出蚌埠人民生活的内涵、蕴含了浓浓的文化底蕴,凝结了蚌埠人民的智慧。有着浓厚的地域民俗特色,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艺术财富。
来源:国家公共文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