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根据省文旅厅《2022年江西省“百馆千万场 服务来共享”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方案》精神,赣州市文化馆特推出【百馆联动云服务】栏目,请听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胡建君的讲座《中国美术史巡礼(一)》。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美术也同样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卓越成就,在世界美术之林中独树一帜。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中国人民在美术领域里发挥了聪明才智,产生了众多的美术家,创作了难以计数的优秀美术作品,美术理论方面也有极为丰富的著述,许多伟大的美术遗迹保留到现在,成为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
史前时期的绘画艺术主要表现在彩陶装饰、殿堂地画、岩画以及一些实用器物上的纹饰刻画方面。在原始社会解体之后,中国建立了夏王朝,进入奴隶制社会。美术较原始社会有着重大发展和进步。在美术创作中,幻想性的神异形象占有较大比重,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的作品开始以新的姿态出现。
中华美术的发展,恰像一条弯弯曲曲的线,这条线,随美术的部门而曲折不同,同时随民族意识的强弱而曲折不同。我们要推究它曲折的痕迹,推究何以盛何以衰的原因,做今后民族美术建设的参考。现在我们足以相信,相信中华民族美术的建设,是在先负起时代的使命,而后始有美术的可言:是在造成统一的倾向,而后始有“广大”“庄重”“永远”的收获。本系列主要介绍了美术的发展史,从原始社会美术的起源到宋元时期的文人画等等,对著名的画家及他们的作品做了详细的介绍。
胡建君,浙江镇海人。作家,中国美术学院博士,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学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上海大学中国书画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美术学院新媒体文创联合工作室主任,上海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师从贺圣谟、徐建融、卢甫圣、陆康先生。已出版《怀玉——红山良渚佩饰玉》《飞鸟与鱼——银饰里的流年》《大师艺术教育经典》系列、《陆康印象》等作品二十余部。
※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仅用于赣州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及群众文化艺术普及,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所转载文章及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均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本公众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