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宋城商居图》局部 • 赖征帆、黎建胜
这是一条充满了岁月沧桑感的历史长街,这是一条贮满了赣州人情感的市井长街。
它从隋唐五代的金戈铁马中穿越而来,它从南方海丝之路的马蹄声中灿然崛起,它从大宋帝国的花样年华中如歌绽放,明月拂照过建春门的巍巍身躯,清风漾起过瓷器街的面面旗幡,民国的街谣更是从马坡岭、东郊路一路唱到了诚信街、寸金巷。它穿越了古城繁华不绝的千年风华,见证了一座城池成长、壮大的美丽嬗变,书写了南国一方最为激越的璀璨华章。
它横亘于赣江源头的虎头城里,寸土寸金,熙熙攘攘,商户万家,泱泱大气,宛若一幅南方的“清明上河图”,展现着古城千年不衰的商业气象,演绎着长街“商贾如云,桅杆如林,万足践履,冬无寒土”的赣州故事。它仿佛是一首缭绕的长歌,低吟的是一千个春天的舟来船往,浅唱的是无数个夜晚的万家灯火。
它是虔州府最长的历史古街,“六街人往来”的情景这里呈现得最盛;它是赣州城最旺的商业闹市,“八境烟浓淡”的人文韵味也被这里高密度商居的人家烟火所紧紧裹挟。它依着城墙,偎着贡水,迎着东方的旭日,唤醒城市的每一个黎明,吆喝市井的每一个早晨,启航码头的第一艘商船,开启店铺的第一块门板。
面朝贡水的湧金门、建春门、百胜门,缀化着古老的宋城墙,一面倾听着贡水万古不绝的滔声,一面感受着长街千年不绝的热情。深情的目光抚摸着昔日的长街,抑或之后的米市街、樟树街、瓷器街、百胜路,抑或今天的濂溪路、中山路、赣江路,把城市绚丽缤纷的市井景象一一收纳,尔后点点滴滴地溶进那一枚枚镌刻着铭文的砖石之中,千年不朽,世代荣光。
千年一瞬,翩若惊鸿。长街绵绵,长情悠悠。时光流转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新时代商业浪潮如巨浪席卷而来,城市重心南移,商业景观四散,这条承载了千百代人梦美的历史的长街才逐渐退隐历史。曾经的荣光,以往的繁华,所有的故事,都沉淀在了那如残梦一般逶迤的骑楼里,或聚敛在这如凝固的音乐一般的岁月长卷里去了。
今天的长街,显然有些冷寂,也有些沉思状。仿佛是一位饱经沧桑的白发长者,因为经历了太多的风霜雨雪,感受过太多的人间烟火,见过了太多的商来客往,听过了太多的故事传说,已然蝶变成一本厚重的大书,一切的一切尽然沉淀其中。
诚然,古老的长街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遥望前路,我们不知道等待我们的是什么,但回望长街,知道城市有根,我们又可以释然些。扩张的脉络里有了这些根系的牵依,城市便可以行稳致远,人们就会有脚踩大地一样的踏实感,而毅然前行。
感谢赖征帆先生,数十载孜孜不倦地耕耘赣州这片文化沃土,用镜头记录下了城市最为珍贵的那个坐标式地理空间里半世纪之久的商居景状与生活图景。经过黎建胜先生后期制作,以及众多文化名人以文字、书法、绘画、金石点缀其间的55米古街长卷,是一幅陈旧泛黄而贵气氤氲、商韵悠长的生活画卷。我们有理由相信,它的文化贡献与史料价值是无可比拟的,它的人文意义更是温暖人心的一一它记录与展现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与空间的城市情景,更在于它熨帖人们灵魂与情感的那种无以名状的深情抚慰。
摄影家赖征帆
摄家征帆的关于历史古街的摄影图片长卷《江南宋城商居图》,还没来得及正式问世,却被光行载发的序文所透露的信息,搅动了半座城池。赣州一大批著名的作家、诗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都参与了起来,他们因长卷而雅集,或作文,或作诗,或题字,或题画。
这不能不是一种令人惊艳的文化现象一一这些享誉地方、一身荣耀的艺术家们,怀着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敬重与热爱,完全以个人身份呈奉献姿态,以现场或线上的方式参与了进来。他们将目光聚敛到即将问世、必将传世的这幅历史长卷中,将饱含深情的笔墨泼洒其中,成就了一次聚摄影、文学、绘画、书法于一卷的别开生面的“赣州雅集”。
显然,这是一种与历史长卷所呈现的艺术光辉无比契合的艺术长情。这种卷里藏情、卷外长情的文化场景,有着不可忽视的艺术魅力与震撼力。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幅历史长卷可以传世多久,艺术家的长情便可以传递多久,甚至是更加久远,因为艺术家的缤纷之作与缤纷之情已然超乎了长卷的创作初衷。
中国历史上有“西园雅集”“兰亭雅集”“玉山雅集”,它们并称为古代最著名的三大雅集。其中北宋宋神宗时期的西园雅集也是文学、绘画、书法聚合的一次雅集。那年,驸马爷都尉王诜在汴京自家宅第的花园一一“西园”,举办了一场游园聚会活动,以苏轼为首的“苏党”一族一一苏辙、李公麟、米芾、黄庭坚等当时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一众大家受邀参加。席间,他们或谈论诗文,或切磋画技,或品茶抚琴。画家李公麟将此次聚会的场景描绘了下来,作成《西园雅集图》。“西园雅集”由此成为中国古代绘画史上重要的母题,成为后世画家倾慕的热门题材,成为历代苏粉纪念苏轼的活动形式。
诚然,赣州雅集的档次与品质自然不可与西园雅集相比,但其情状则完全可以比拟。纵观赣州近几十年,这无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赣南中秋画会之后的一次本土艺术家的民间盛会。那一年,一大批全国名家莅临赣州,挥毫泼墨,留下了大量艺术佳作,赣州第一次以艺术的名义被国人敬仰了一回。岁月如歌,当年尚是中青年的这批本土艺术家们,今天在《江南宋城商居图》长卷和征帆兄个人魅力的感召下,自觉不自觉地成了这次“赣州雅集”的参与者与创作者。众星闪耀,星光灿烂。让我们罗列一下他们的名字吧!
艺术家排名如下:(按姓氏笔划序)
长卷摄影与策划:赖征帆,
长卷后期制作:黎建胜,
长卷序文作家:龚文瑞,
书法家:王礼燧、李安华、李兆庆、李兆良、刘小明、张声林、吴本清、胡克龙、梁铁民、曹真、黄裕平、赖俐华,
画家:刘世群、邬江、李遇春、张义宾、张启锋、罗干才、罗春辉、罗琪、温相元,
篆刻家:余圣华,
作家:卜利民、叶晓健、卢策、熊振寰。
令人欣喜的是,序文在上海头条《散文视界》刊发后,一个月时间不到,阅读量竟然达到13万+之多,无数朋友圈、公众号或群在转发,赣州艺术圈亦为之躁动。征帆兄激动地说,这么多艺术家为一幅图卷题字、赋诗、绘画,这真是赣州艺术界的一次传奇。是呵,这是一次赣州文学艺术的盛宴!盛世之下,文人雅聚,各显风骚,借一幅长卷感怀岁月、抒发情怀、衍生风采,当真是文人相亲、美美与共的一件大雅之事。这也正是我在序文结语中对这幅长卷所蕴含的人文意义给予的肯定一一“它的文化贡献与史料价值是无可比拟的,它的人文意义更是温暖人心的一一它记录与展现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与空间的城市情景,更在于它熨帖人们灵魂与情感的那种无以名状的深情抚慰”。
龚文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苏轼研究学会会员,中国明史学会王阳明研究会副会长,江西省地域文化研究会专家顾问,赣州市人民政府古城保护委员会专家顾问,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独立学者,长期从事赣州本土文化研究,著有《客家文化》《赣州古城地名史话》《山水赣州》《苏轼与赣州》《王阳明南赣史话》《赣南书院研究》等近三十部专著。
编辑:曾梓暄
审核:何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