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5日,一个噩耗从北京传来,我的恩师、著名声乐教育家、原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金铁霖教授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作为恩师的学生心情万分悲痛,恩师的离去是中国音乐事业的重大损失,作为受惠于恩师的我,先生的音容笑貌和教书育人、待学生亲如孩子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仿佛就是昨日的情景。谨以2014年写的这篇拙文寄托我绵绵不尽的哀思。
关于尊敬的恩师金铁霖,其实我想写一些关于他的文字已经很久了,但一直不敢冒然下笔,因为我担心自己拙劣的文笔会让他那高山仰止的形象受损。
我默默地回味着与金铁霖老师的点点滴滴。十九年前(1995年),恩师金铁霖的教诲、帮助与鼓励历历在目。十九年来,我牢记着恩师的叮咛,以恩师为榜样,默默地坚守在声乐教育的讲坛。
1994年,在赣南师范学院音乐系任教的我获得了梦寐以求的研修机会:到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研修班学习。
声歌系安排声乐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朱以为教授为我的导师。朱以为、沈洽夫妇两人早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为支援赣南革命老区文艺事业,两人曾先后在文化单位担任要职,后受聘在赣南师院任教。为赣南培养了葛军等一批声乐人才。
朱以为、沈洽夫妇见到第二故乡赣南的客家客人非常高兴,从不把这个二度成为他俩学生的我当外人。课内、课外,还有老师家里,朱、沈二位学贯中西的老师常常谈笑风生、话语风趣幽默,他们关于音腔、民族音乐、消失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的中华传统雅乐、计算机辅助音乐研究和教学、金铁霖教授在创立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建树等等的话题让我百般回味,对学科知识的疑惑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在他俩简单清晰的回答中烟消云散。通过与二位老师的学习交谈,我对音乐、声乐一些问题的看法和思路变得清晰而纯净起来,同时我萌发了拜金铁霖为师学习中国民族声乐教学法的想法。
有人说金铁霖有“点铁成金”的魔力,在40多年“一对一”的声乐教学过程中,金铁霖教授培养了民族声乐教学人才四、五百名之多,各类声乐表演人才更是难以计数,多达千余名,真可谓桃李满天下。
身在中国音乐学院学习的我,与金铁霖教授近在咫尺,常常在校园内见到这位音乐界泰斗。求学若渴,机会难得,但听金铁霖课的人很多,要办听课证,要去系里缴听课费,关键还要金教授首肯才成。我决定去找金铁霖老师。
金铁霖声乐工作室,金老师正忙,面对面了,金老师误认为我是学校里不熟的新老师,忙问:“有事么?”
我说:“金教授,我是进修的,是朱以为教授的学生,我想听您的课。好吗?”金铁霖微微一怔,想想说:“我不是指派的导师,选修我的课,按规定要另外去办手续”又问:“您是哪的?”
“我叫刘小兰,也是教声乐的,来自赣州--赣南师范学院。”金铁霖对赣州很陌生,想这是哪:“噢,是老师啊,咱们是同行,这是老师教老师,彼此学习,小兰老师,这赣南……”
“苏区的哎呀嘞……瑞金、毛主席、红井水!”金铁霖恍然大悟:“哎呀,革命老区来的,稀客稀客。小兰老师,这样吧,时间您把握,您来吧!这边我跟办公室讲讲,听课费用能免则免了。”“太谢谢老师了”。“不敢当,实践出真知,如说民族声乐的传播和弘扬的话,您是可以在赣南老区立竿见影的,我还要谢谢您呢!”
于是,我成为了金铁霖老师的学生。
小课堂,人满为患。我总是早早地占据了一个好位置,搁上录音机,打开笔记本,老老实实地坐着听讲。我目不转晴,要把金教授精彩教学一一摄录。
金铁霖老师看在眼里,很多省、市、首都跨校生来听他的课,多半是慕名、也有急功近利者。一些年轻人理解力还嫩,听得长了,脑子胀了、懵了。只有包括我在内的几个善始善终,认真听讲。
“金老师,您对中国民族声乐的阐述真好,说到点子上了,非常科学。我在赣州教声乐,常会出现许多关于什么通俗、民族、美声呀方面的疑惑,您这一点拔,我茅塞顿开,可钻研的空间就大了。”
“您说得好,学问学术就得交流。小兰老师,您在声乐教学第一线,就这方面您可有所作为,多做些民族音乐课题研究,多写些学术论文吧。”
金老师声乐工作室,老师听着一个个学生的歌唱,间歇时每每回过头与我说这个学生哪个乐句表现很好,哪个乐句或哪个字应该怎么处理,声音位置要怎样调整………我知道金老师希望我能够真正领悟中国民族声乐教学法的真谛,成为一名中国声乐学派的授业、解惑和传播者。
每天出了朱老师的课堂,完成了学习作业,我就进了金老师的声乐教室,看着、听着、记着,带去的录音机不停地录着金老师针对每个学生的教学点评,这成了我在中国音乐学院学习期间的习惯。
许久,金铁霖道:“小兰老师,您也不妨来一首,大家切磋切磋。”
我觉得也好,能听到大师对自己声乐演唱进行面对面指导正是求之不得呢,便落落大方地唱了一首《阳关三叠》。金铁霖拍了拍掌,连说不错,他对几个学生说:“看,得学学,小兰老师声音、位置、气息、声腔都把握得不错,很好。”言犹未了,他还很惋惜地说:“你的声音厚实,乐感好,声腔方法不俗。音色、唱法不错。朱以为老师教你教得很不错,可惜呀,你年龄大了点了。不过,没关系,不做歌唱家,回去做声乐教育家,好好带学生,多为老区培养些民族声乐人才。”
我颔首称是,眼里沁泪。一代人生不逢时,中国那会儿的事,许多东西个人说了不算,而是由社会潮流决定着。提出因文革耽误减去十岁的是浪漫的作家,不是冷峻的政治家。想想自己为了热爱的音乐事业,几番奋斗,耗时耗心,个中原委一言难述,能不感慨良多?!
一年的研修时光不知不觉结束了,师从金老师学习中,我不但领悟了民族声乐教学法的真谛,更感受到金铁霖老师身上高尚的师德和对民族声乐的那份挚爱与执着。
临行前,金老师提笔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下“成功是经过勤奋换来的实力与机会多次反复的总合--金铁霖”,勉励我继续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在赣南老区声乐教学讲台上做出贡献。
1995年夏天,离开恩师已有一段时间了。回到赣南的我正准备着访学归来的学术汇报讲座,忽然接到金铁霖老师的电话:“小兰老师,您哪离井冈山远么?”
“不远。”
“你们江西老区老俵特别邀请我来。我现在上井冈山的路上,小兰老师,那您快来吧,跟我上井冈山讲学去。”
“行行,马上来。”
到了井冈山,同是金老师学生的邬成香学妹已先期抵达,师生们聚一块,游也游了,课也上了,剩下歌唱点评。井冈山茨坪的一个大礼堂,挤得满满当当,来自省内外四、五百位求学的歌手,有男有女,济济一堂。
台上,金老师让我担任钢琴伴奏,金铁霖对登台演唱者逐一点评。几个小时过去了,金铁霖也累了,对台下许多歌手说:“对声腔的掌握运用和民族声乐教学,我的学生小兰老师很有见地,实践出真知,她是你们江西赣南师范学院的老师,今后你们可以请她上上课啊!”
老师在隆重推出我。这让我热泪盈眶,感动之余更深感一份责任与压力,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钻研,提高自己教科研能力与水平,决不能给恩师丢脸!
十多个春秋一晃而过,在金老师的影响、指导和鼓励下,我获得了多项声乐与教学科研成果,成为了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文化艺术学科带头人,被评聘为三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赣南师范学院也与时俱进,在大学园区新建校区。旧貌换新颜,江对岸黄金岭上占地2000亩的新学校拔地而起,规模宏伟。音乐学院座落学校南北角明湖之畔,近十层的高楼,错落有致的琴房,气势非凡的音乐演奏厅,学院广场坐落着一尊洗星海雕像。学院有模有样了,左顾右盼之下,学校领导感觉好象缺了点什么?对了,少了点氛围,少了块金字招牌。
那好,找人题字吧。音乐人讲音乐,得沾名人之光,选金铁霖吧,好是好,不好找呀?找着了,他肯不肯赐墨宝、润笔多少也还是个未知数。
学校领导找到我,希望我能担当此任,赴北京请求金铁霖老师题写赣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院名。
作为时任音乐学院主持工作的副院长,我推辞不了,借赴京开会之机,去向金教授开口求字。我心里也没底,现在金老师是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忙得很,自己只是受益于他的一名普通弟子,且是公事,他能应承吗?
电话接通了,金老师本人接的,他约好时间,让我直接到办公室见。几年不见的金老师,鬓发有些斑白,沏了杯茶,先听我汇报在赣南的教学科研和培养音乐师资情况。他听了,搓了手说:“不错不错,你没丢下,教学科研做得不错。小兰老师,还要坚守民族声乐教坛,做一名教书育人的好老师”。寒喧叙旧之后,金老师问:“无事不登三宝殿,看你样子,一准有事。说吧”!我嗫嚅着讲了求字的事。金老师说,那好吧,马上写。他展纸拿笔写了写觉得笔不行,他要回家取毛笔。他叫我稍坐勿躁。
取笔回来,写好一幅。金老师一顿:“还是师院呀,不对,肯定是今后要发展成大学的。小兰老师,我再写一幅吧。”
写毕,我问:“老师,这润笔呢?”
“都免了,别人要钱,我不能要钱。这东西,我不敏感,也不缺这个。”
“老师,那,那我代表单位请您吃顿饭吧?”
金老师哈哈大笑:“我是老师,你是学生,吃饭嘛,我请!”
从北京回来,我越想越感慨金老师的高风亮节。
2013年仲夏,金老师的助理何鹏飞老师给我来电“小兰师姐,今年是金铁霖老师执教五十周年,金老师决定率领宋祖英、戴玉强等多位弟子来赣南举办慰问革命老区专场文艺晚会,咱们赣州见”。
呵呵!屈指数来已有近三年未见恩师了,最近一次见老师还是参加在北京召开第29世界音乐教育大会,我与师妹李晖前去探望。那时,由于金老师作为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的轮值主席,工作非常繁忙且心脏病刚愈也没有多聊。这次金老师来到赣南,要多向恩师请教。
从机场到下榻宾馆的路上,我向恩师汇报我的教学科研和取得的成绩,并代赣南师范学院邀请恩师到学校指导,老师非常高兴地答应了,说:这次来赣州一是慰问革命老区,二是到赣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看看。
为此,老师婉谢了市领导原定到一些人文景观游览的安排。
放眼慰问革命老区专场文艺晚会,出自金铁霖门下的熠熠生辉的歌唱家宋祖英、戴玉强、李丹阳、张燕、李晖等等的精彩演出,绚丽的舞台、优美的音乐和近距离的互动,让赣南老区人民掌声雷动、群情振奋,饱享了一场艺术的饕餮盛宴,更为德艺双馨培养了大批优秀歌唱家的金铁霖教授投以无比崇敬目光与掌声……
晚会后的夜宵,围坐在金老师旁的宋祖英、李晖等说:“金老师,您明天去小兰师姐学校讲学,我们一块去给老师捧场吧”。金老师顿了顿,眼睛流露出慈父般目光:“你们几位今天赶飞机来,马不停蹄地又走台、又演出,明天下午又要赶飞机回。祖英前段时间准备博士学位答辩常常日以继夜,太辛苦了,你们还是在宾馆好好休息吧。去小兰老师学校我就带鹏飞老师和在读研究生郝丹丹、张帅、李凌利他们几个孩子去吧。”恩师一席话又一次震撼了我的心灵他总是那么为弟子们着想,那么体贴他的学生。
我执教三十年的赣南师范学院隆重迎接金铁霖老师的到来,我的在校学生和已毕业的学生纷纷从各地赶来,赶来聆听他们老师的恩师--音乐泰斗的教诲。
报告会上,金铁霖老师阐述了民族声乐的学术定位--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应该具有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艺术性。对近年来音乐界部分对声乐艺术缺乏深入了解的学者过于强调民族声乐需要回归原生态演唱状态的观点提出了反驳,从而以此为例证延伸解释科学性演唱的内涵以及科学性如何不相矛盾地与传统民族性进行有机结合的问题。他指出,任何演唱和教学都要建立在科学体系之上,遵循声乐艺术的内在规律。中国声乐的学派,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随后,金教授让其随行弟子、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郝丹丹、张帅、李凌利现场示范演唱了练声曲以及几首民歌名曲,金老师生动具体地讲解了歌唱时气息的运用、腔体的共鸣、歌曲的处理和演唱技巧等一系列学术性问题,使听众更为直观地领悟了他的教学理念,充分展现了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尤其让我感动的是金老师在报告会上回忆起当年我在他门下刻苦学习的情景,对我这十几年来取得的小小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勉励大家要弘扬民族文化以自强,要当好传承中华文化的接班人,共同努力让中国声乐体现民族特色,打造中国声乐,融入世界声乐。讲座让在场师生受到深深的艺术洗礼,受益良多。面对这位德艺双馨的恩师,聆听恩师语重心长的教导,我的心灵仿佛又一次得到净化……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自己一介老区的音乐教师,金铁霖老师却对我热情有加、厚爱十分。老师教我民族声乐教学法,在声乐专业、教学科研、教书育人和待人接物等各方面也都言传身教着学生。是啊,他给予我谆谆的教诲、热情的鼓励和无私的帮助,让我时时莫名感动、永生难忘。
编辑:叶焱文
审核:何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