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根据省文旅厅《2022年江西省“百馆千万场 服务来共享”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方案》、市文广新旅局《2022年赣州市“百馆千万场 服务来共享”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方案》等文件要求,赣州市文化馆微信公众号特推出【百馆千万场 服务来共享】之“赣州文化大讲堂”,请听同济大学教授杜志章的讲座《<共产党宣言>与“为人民服务”》(三)。
《共产党宣言》(又译《共产主义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首次于1848年2月21日在伦敦以单行本问世;1848年2月24日《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于1920年8月首次出版中文全译本。
《共产党宣言》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包括引言和正文四章。七篇序言简要说明《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及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历史地位,指明《共产党宣言》的理论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全面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将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追根溯源,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对无产阶级在社会历史发展进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科学阐述,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形成的标志。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毛泽东等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具体国情,不断丰富和发展着马克思群众史观的理论内涵,《为人民服务》一文就是重要标志之一。
本课程由吴教授首先从语言学的角度为同学们解释了《共产党宣言》中的重要概念——共产主义,并对“共产主义”的内涵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吴建广,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德语系研究生教研室主任。上海外国语学院德语学士,德国鲁尔大学哲学(日尔曼学)硕士、博士。中国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在《外国文学评论》《当代外国文学》等国内外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次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全文转载。
※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仅用于赣州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及群众文化艺术普及,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所转载文章及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均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本公众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