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注册] [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动态 > 百馆千万场 服务来共享 | 谢东琳:“插花技能大师”的“花”样年华

百馆千万场 服务来共享 | 谢东琳:“插花技能大师”的“花”样年华

时间:2022-12-11点击量:来源:赣州市文化馆

99.jpg

image.png

11月17日晚,一天的插花课程结束。学员们端着自己的插花作品,围着讲师谢东琳,请她指点。墙上的时针指向22时,她并不着急,而是一个个细细点评起大家的作品。将近23时,送走最后一个学员,她这才坐下来,拿起剪刀,对自己的插花作品修修剪剪,不断调整,直到感觉再也挑不出毛病。

1.png

谢东琳在非遗进校园活动中指导学生插花

(杨帆/图)

2021年退休后,谢东琳没有退居养老生活,反而办起了自己的插花工作室,开展插花技艺培训和插花人才培养。如今,她的工作室入选了赣州市第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单,她本人也成为国家高级花艺讲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插花”传承人、章贡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宋韵插花艺术”代表性传承人。

退休后,忙并快乐着的谢东琳迎来了自己的“花”样年华。

image.png

2.jpg

插花工具

“谢老师是个做事认真、讲究细节的人,她对自己追求的东西总是很有想法,并且愿意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全力以赴。”问起谢东琳是个怎样的人,她的学生王芸如是评价。

谢东琳与插花的缘分源于17年前的一次茶艺培训。当时,来自台湾的老师在茶事展演活动中插制了一盆茶席花,她“一见钟情”。“花草本身就很美,经过艺术的处理,宛如一幅立体的画,让人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源于自然、高于自然,非常吸引我。”

此后,谢东琳开始自购书籍,兴之所至,常常忘记时间,有时候深夜埋首苦读,再抬头已是东方泛白。每逢假期,她还到处参加费用不菲的插花培训班。她自嘲说,这十余年来的业余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插花修习中,相当一部分工资也投入到了拜师学艺里,自己就是个插花“打工人”。

3.jpg

谢东琳指导学员

谢东琳的认真细致,体现在她学习插花的过程中。有一次她前往上海,学习“竹筒撒”的制作,这是一种固定大型花器的传统手法,需要将竹子一片片剖开,一点点打磨光滑,切割挖凿成“阴阳扣合”的榫卯结构,再围绕中间的竹筒进行造型捆扎。结果她跟着老师花了一个上午时间做了第一个,不满意,午饭后又开始做第二个,打算在原有的造型基础上进行改良。结果从中午一直做到第二天凌晨三点,才做出了一个自己心仪的“竹筒撒”。此时她才发现,手指关节已经被锯子、切刀和剪子磨出了血痕,指腹也被竹刺划得伤痕累累。

刚入行时,谢东琳和其他初学者一样,一边熟悉植材名称和习性,一边不断地修剪造型、进行插作,常常修了插、插了拔、拔了修、修了插,反反复复仍不满意。如今,她可以滔滔不绝连续讲4个小时花文化美学知识与插花技法,从《楚辞》《花九锡》《春盘赋》、《瓶花三说》《瓶花谱》《瓶史》《长物志》到《浮生六记》,从“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过二种三种。高低疏密,如画苑布置方妙”“俯仰高下,疏密斜正,各具意态,得画家写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到“虽为人做,宛若天成”。她可以一下午研究感受千年插花艺术的魅力,也可以一整天在百人大型插花沙龙中担任主讲人。她是禅意插花研究活动的文化使者,是中式插花展的策展人,也是孩子们口中的非遗进校园活动的“花仙子老师”,徒弟们眼中传授宋韵插花技艺的非遗好匠人……

image.png

4.jpg

为什么会如此着迷于插花?

谢东琳说,插花是一种集植物知识、传统文化和艺术审美于一体的技艺。这不仅让她感受到自然和艺术之美,也让她体会到传统文化之趣。更重要的是,花向阳而生,蕴含了向上向善的姿态。而向上向善,正是她在一次刻骨铭心的遭遇后所领悟的人生态度。

谢东琳家庭和美,工作顺利,女儿学业有成。但就在2019年底,考上博士研究生不久的女儿肾功能衰竭,必须要进行肾移植。这个消息宛如大道上平添沟壑,让她原本顺遂的生活拐了一个急弯。

“那时候连续两三个月没睡个安稳觉,配型的肾在哪里,手术费用哪里来,这些问题时时刻刻都在脑子里翻腾。”回忆往事,谢东琳至今心有余悸。

谢东琳和家人一一列出各种可能的办法,反复讨论研究。最终,她采纳了他人的建议决定自己去与女儿肾脏配型。

好消息传来,谢东琳配型成功,但肾脏移植手术需要的一大笔费用仍没有着落。就在她打算卖掉仍在按揭的房子时,周围的亲友向她伸出了援手。有的借10万,有的捐赠数千,一笔笔爱心款项的汇聚,不仅解决了手术费用,也让她倍感温暖。

最终在2020年,肾脏移植手术手术成功了,女儿恢复了健康,她也痊愈出院。因为只保有一个肾脏了,医生叮嘱她要多多休息,不要过分劳累,加上已达到政策允许的退休年龄,最终,她选择了离开工作多年、付出全部热忱的工作岗位。

生活空落下来,谢东琳得以仔细审视自己的生活。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她选择了插花。她说,在自己人生道路上接受过不少他人的帮助,她也要以自己的所学所长去回馈社会。

image.png

image.png

5.jpg

“宋代朝野繁荣,文人雅士众多,插花在此时广为推崇,成为一种生活艺术。清代时,国势日衰,插花艺术的发展传承走向停滞和低潮。这就导致,东方插花源于中国,却兴于日本,中国传统插花艺术3000多年历史,在今天的影响力还不如550多年一脉相承的日本花道。难道我们中国自己的文化却做不到发扬光大吗?”在采访中,谢东琳痛感中国传统插花的式微,同时也庆幸近年来人民的物质、精神文化水平大大提高,使这门古老的艺术又得以复苏。她认为,身为一名痴迷花道的中国人,自己有责任,让插花艺术再度兴盛。

为此,谢东琳不仅利用业余时间研究中国传统插花,通过参加园博会、花博会等了解该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潮流,而且通过外公留下的一些古书古画研究发掘赣州本土“宋韵插花”艺术。近年来,她以一剪二插的插花手法,创作出一件件虚实有度、风格各异的作品,并通过理论加实操的方式,培训了一批批爱花人士。没有系统的教材,她就自己从史料中、从花鸟画中一步步去查找,去摸索、去总结、去创新,一心投入到插花事业中。

谢东琳开办插花工作室的这两年,恰逢赣州市深入推进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两年来,赣州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营造技能人才的成长环境,激发技能人才培养活力,谢东琳插花工作室也通过层层考核,成了为了赣州市首批十大技能大师工作室之一,被正式命名为“赣州市谢东琳插花技能大师工作室”。

如今的谢东琳,常常应各团体、组织的邀请上门进行插花文化讲座;通过非遗进校园活动走进中小学校园,向孩子们讲述插花的发展历史和故事;还以收徒、举办插花培训班、非遗技艺下基层等形式进行技艺传承,培养了数十名弟子,插花实训人数累计近三千人。

6.jpg

谢东琳讲述插花知识

持一事,终半生。“传统插花是璀璨的中国文化之一,我们有责任去继承发展。作为非遗传承人,让传统技艺重新发扬光大,把宋韵插花艺术推广到生活中,是我后半生的使命。”采访结束时谢东琳告诉记者,尽管她现在的身体和精力大不如前,但心中有一份传承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驱使着她在与花为伴的生活中寻找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她,人生的“下半场”才刚开始。

7.jpg

(本文发表于2022年11月25日《赣南日报》周末版)

来源:赣南日报

编辑:曾梓暄

审核:何志清

100.jpg

扫描下载

赣南文化云APP安卓版

扫描下载

赣南文化云移动端

扫描关注

赣州市文化馆公众号

版权所有@2020 江西省赣州市文化馆 备案号:赣ICP备20006421号-1 备案查询
技术支持:江西迪创科技 [关于我们]

赣公网安备 36070002000244号

地址:赣州市章贡区油山路9号 邮编:341000 电话:0797-8275911
 总访问量:0(微信: APP: PC: 触摸屏:) 今年访问量:0 今日访问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