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根据省文旅厅《2022年江西省“百馆千万场 服务来共享”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方案》、市文广新旅局《2022年赣州市“百馆千万场 服务来共享”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方案》等文件要求,赣州市文化馆特推出【百馆联动云服务】栏目,请听中国古陶瓷学会秘书长王兴平的讲座《元明青花瓷鉴赏》。
青花瓷,指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约1250-1350℃高温一次烧成,是源于中国,遍行世界的一种白地蓝花的高温釉下彩瓷器。
青花瓷器滥觞于9世纪唐代巩县窑,成熟于14世纪早期元代景德镇窑,辉煌于15世纪初的大明永乐、宣德两朝景德镇珠山“御器厂”,是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在科技、贸易、人文与艺术交流中共同催生的一枝奇葩。随着郑和七下西洋的航程,青花瓷的传播也遍及东南亚、波斯湾、印度、近东、北非与东非海岸。
中国古代创造的青花瓷及其世界性文化与经济影响,是古丝绸之路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共同发展的生动案例。本系列课程主要介绍了青花瓷及其起源以及国内外对元青花的研究,以东、西亚古丝绸之路文化与物质交流交往为背景,以中国唐代和元明时期青花瓷的发展历史为范畴,讲述中国古陶瓷考古界、学术界及科技界最重要的和最新的发现与研究成果,以及相关鉴定与认知问题。对于今天更多理解和传承丝绸之路精神,更多更好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中国古陶瓷学会秘书长,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馆长。资深文博展览策展人及撰写人,文博专业高级研究人员。代表作有《明朝首饰冠服》、《明朝命服制度与南京出土王公贵族妆饰文物》、《南京明初贵族墓葬出土元青花相关问题探究》、《元青花烧造时间和类型分期等问题探析——兼析内蒙古、南京两地出土元青花》、《秘色瓷研究总论》等。
※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仅用于赣州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及群众文化艺术普及,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所转载文章及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均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本公众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