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注册] [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动态 > 开学季 | 课本里的赣州 觉醒的旷世爱情

开学季 | 课本里的赣州 · 觉醒的旷世爱情

时间:2023-02-08点击量:来源:赣州市文化馆

觉醒的旷世爱情

骥亮 / 文

时光飞逝,转眼离开大学课堂已十五六年,对于更早的高中时期的课文,能回忆起来的更是寥寥。能记住汤显祖的《游园》,有好几个原因,一是因为它太有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种贯通于生死虚实之间的至情,呼唤着精神的自由与个性的解放。从理想上看,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牡丹亭》便是“至情”的演绎,《游园》则是“至情演绎”的源头。二是它的作者系江西人。汤显祖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一生经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在仕途上颠簸,长期屈沉下僚,上感于官场的腐败,下感于地方恶霸的有恃无恐,后来因为爱女、大弟和儿子先后夭亡的强烈刺激,毅然辞官,归隐临川。三是赣州大余有座牡丹亭。我经常去牡丹亭,逛后花园,看广场的“东方爱神杜丽娘”雕像,之后沿着蜿蜒小路上山,攀爬到山巅,观塔,俯瞰牡丹亭,风起时,闭上眼睛,张开双臂,把自己想象成一只穿越时空的飞鸟,盘旋在牡丹亭上空。此外,在大余参加一次文学活动,我和来自全省各地的文艺青年从梅关古驿道下来,一起在牡丹亭里谈论《牡丹亭》,那样的深刻体验一辈子也是忘不了的。

image.png

《牡丹亭》全剧共55出(场),《游园》是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部分,由6支曲子组成,主要是刻画杜丽娘的内心世界。在她走出深闺之前,她不知道“春色如许”,当她来到园中,领略了“姹紫嫣红”的春色,就象征着青春的觉醒。

image.png

去过大余的人多半知道,那里的人把《牡丹亭》看作是故乡盛事,代代相传,引以为荣,所谓“文因景起,景因文传”也许在于此。

虽是土生土长的江西人,小时候,我生活在宁都固厚一个小山村,不知郁孤台在哪里,甚至连就在宁都隔壁瑞金的那口红井,都没有去过。现在,我的住处距离郁孤台不足500米,距离宋代古城墙不足1公里,心理距离随着空间距离的拉近而拉近,以至于时常觉得自己离辛弃疾很近,离架起建春门浮桥的洪迈很近。读了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我就想重登郁孤台;读了汤显祖的《牡丹亭》,我又想再去大余,去看牡丹亭,逛后花园。在后花园静坐,我会想起杜丽娘演绎的至真、至纯、至美的爱情颂歌,还会想起《红楼梦》里那些生动细节:

image.png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里写道:“林黛玉素昔不大喜看戏文……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第四十回中行酒令时,鸳鸯说“左边一个‘天’”,黛玉不由自主道:“良辰美景奈何天。”

…………

image.png

一曲《牡丹亭》,唱不尽人间至情。杜丽娘早已成为人们心中青春与美的化身、至情与纯情的偶像,她那觉醒的旷世爱情,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使他们重新思考、审视、发掘爱情。

image.png

(本文发表于2022年09月02日 《江西日报》“寻赣记·特别策划”版)


来源:江西日报

编辑:曾梓暄

审核:何志清

640.gif

※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仅用于赣州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及群众文化艺术普及,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所转载文章及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均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本公众号联系。

扫描下载

赣南文化云APP安卓版

扫描下载

赣南文化云移动端

扫描关注

赣州市文化馆公众号

版权所有@2020 江西省赣州市文化馆 备案号:赣ICP备20006421号-1 备案查询
技术支持:江西迪创科技 [关于我们]

赣公网安备 36070002000244号

地址:赣州市章贡区油山路9号 邮编:341000 电话:0797-8275911
 总访问量:0(微信: APP: PC: 触摸屏:) 今年访问量:0 今日访问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