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注册] [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动态 > 春光灿烂嘉游赣 | 熊盛文:菜花香里话乡愁

春光灿烂嘉游赣 | 熊盛文:菜花香里话乡愁

时间:2023-03-02点击量:来源:赣州市文化馆

image.png

1.jpg

春天来了,百花开了。我国抗疫斗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人们出游的顾虑少了。

2.jpg

春天是欣欣向荣的季节,春天是拥有诗与远方的季节,春天是“出门俱是看花人”的季节。错过了这个季节,就像唐代诗人白居易讥讽的那样,“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

3.jpg

赣南春早,石城二月桃花就已经盛开。“胭脂鲜艳何相类, 花之颜色人之媚。”古人赞美桃花的诗句很多,桃花也是春天最早盛开的花朵。

4.jpg

“桃花净尽菜花开”,但在石城的小松镇,等不急“轻薄桃花逐水流”,千亩油菜花就开始争鲜斗艳。

5.jpg

这里一下子成为石城当下最火爆的旅游点,游客乘坐的车辆把往来道路挤得满满,赏花人流把村里的小路挤得满满。

6.jpg

清代乾隆皇帝曾经写诗赞美油菜,“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小松种油菜不仅仅为了旅游,而是按照中央的要求,抓好粮油生产,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从2018年起,他们就动员村民晚秋时成片种植油菜,成就了初春的美丽风景。

7.jpg

唐代诗人杨巨源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小松镇的油菜花开,真应了他的话,这几天来小松的绝大多数都属于看花人。

8.jpg

女性自然是赏花的主体,连中老年的爱美女性也念念不忘与花共美。

9.jpg

这位姑娘没与闺蜜同行,她很懂母亲的心思,陪着母亲一起赏花,一起欣赏这难得的美景。

10.jpg

年轻女性更不会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她们沉醉在花香之中,沉醉在淡淡的黄色之中,沉醉在风吹花摇、与花共舞的氛围之中。

11.jpg

远远望去,好像是一对情侣并肩赏花,在花海共享甜甜蜜蜜。

12.jpg

走近一看,却是两个闺蜜,相互拍照,在油菜花海留下自己美丽的倩影。

13.jpg

她闻着花香,想把香气深深地吸入肺腑。那沁人心脾的香味与金黄的光泽,交织成赏心悦目的诗情画意。

14.jpg

她摘下一朵杏黄色的小花,轻轻抛向空中,放飞自己的心情,放飞自己的梦想,让自己的心境与花齐飞。

15.jpg

更多年轻的妈妈,带着孩子走进这片金色的海洋。让孩子在花海中认识自然,亲近自然,增强美感,欣赏美丽。

16.jpg

母女俩在花海中放飞风筝,让蝴蝶般的风筝,在金色的大海上空飞翔。

17.jpg

这位母亲为孩子拍下记录成长的照片,让孩子的笑脸与千百朵绽开笑脸的油菜花同框比美。

18.jpg

兴高采烈的女孩,拿着风车与妈妈同行在油菜花中,她的心早已像风车一样在微风里飘荡。

19.jpg

在油菜花海里玩得最嗨的是孩子们。两位小男孩在油菜花中追逐奔跑,让人不禁想起江西老乡杨万里的诗,“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0.jpg

这位女孩真是文静,在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游步道上,优雅地弹着古筝,好像为微风中轻扬起舞的油菜花献上优美的舞曲。

21.jpg

菜花对着笑脸开,笑脸对着菜花瞅。人在花中跑,花在人旁流。看着女孩轻盈的脚步,看着金灿灿的油菜花,你会不由自主地迸发诗情,仿佛这里就是你最期待的远方。

22.jpg

但是,朋友,请不要忘记,这里不仅有诗与远方,还流淌着浓浓的乡愁气味。

23.jpg

这是赏花节的第一天,村民们早早来到了会场,就像过去生产队里开大会那样。他们期待着好看的节目,期待着那热烈又温馨的场景。

24.jpg

孩子们也早早来到了会场,与爷爷奶奶同场观看。当然他们由学校统一组织,不像以前跟屁虫一样在爷爷奶奶的身后。

25.jpg

黑压压的人群见证着人们对节目的喜爱,黑压压的人群让人想起几十年前农村开会的场景。

26.jpg

这不是外来剧团的演出,更不是明星表演的舞台。她们是镇上学校的学生。

27.jpg

她们是乡镇跳广场舞的大妈。

28.jpg

他们是平时爱舞棍挥棒锻炼身体的老头。

29.jpg

还是和过去的习惯一样,老少村民簇拥在大樟树下,津津有味地观看同乡人的表演。这些活跃在村里百姓大舞台上的普通人,和台下的观众一起,用充满乡土味的表演,演绎对面墙上大大的“乡愁”二字。

30.jpg

思念乡愁,就是思念村口的那些大樟树,思念那古朴的拱桥。

31.jpg

思念乡愁,就是思念儿时走过的那不平整但熟悉的台阶,思念桃花落时“殷红片片点莓苔”的情景。

32.jpg

思念乡愁,就是思念过年时热闹的祠堂,思念祠堂门口那几百年前的石狮。

33.jpg

思念乡愁,就是思念过去住过的老房子,思念那手写的红对联。

34.jpg

思念乡愁,就是思念队部门口张贴的红榜,做了好事、善事,村里人绝不会忘记。

35.jpg

这是曾经做过的农活,到山上耙些掉落的松枝,那是厨房里上好的燃料。

36.jpg

家家门外都有这样的压水井,家家门外都堆上了在山上收集来的松枝。

37.jpg

大灶里烧的多是松枝,既可以煮饭炒菜,又有利于森林防火。

38.jpg

民以食为天,不管在天南海北,家乡的食品总是最可口,家乡的土特产永远令人思念。

39.jpg

这是当地有名的小松漉豆腐。用的是村民自己种植的黄豆,还有山上流下来的泉水。这里的豆腐特别鲜嫩,有种入口即化的感觉,总会爆出吃完还想再吃的念头。

40.jpg

打麻糍的石臼还在,村里的老人们还熟悉整套的制作技艺。

41.jpg

难怪麻糍在赏花节里那么抢手,因为城里的游客很难尝到这种正宗手工制作的味道。

42.jpg

热乎乎的烧饺,是客家人喜爱的小吃。弥漫的热气裹夹着油菜花的清香,刺激着游客的味蕾,让她们围在锅边,耐心地等待。

43.jpg

油炸糕、芋头线的原料非米非面,而是当地的土芋头。咬一口,那种清脆爽口的滋味就会把你吸引,常吃精米精面的朋友,肯定会被这种香糯的味道击倒。

44.jpg

你看才九点多钟,老太太制作的芋头线就一售而空。她只有急匆匆地赶回家,再拿些芋头线满足售卖摊前游客的需求。

45.jpg

看着老伴刚刚离去的身影,老汉喜滋滋地说,油菜花开,我家的芋头线生意好的不得了。

46.jpg

当然,这些不管家事的大老爷们,面对成百上千的游客,照样放不下打牌的爱好,不打几把,心里总觉得有什么事情没做。

47.jpg

看见这家小卖铺会不会想起小时候常来这里走走,用攒下的零钱,买瓶汽水或者几粒糖果。老人告诉我,开个小铺一年能赚几万块钱,虽然比不上外出做工,但年纪大了,还是能补补家用。

48.jpg

园里自己种的菜,没用化肥,没打农药,吃的放心。

49.jpg

家里的亲戚来村里看油菜花,赶紧用刚买的猪肉做点客家大肉丸,招待外村来的亲人。

50.jpg

老伴今天中午吃饭回不来,大爷自己热下剩菜对付一顿。

51.jpg

两位八十多岁的老婆婆,不用去油菜花海卖货,也不用再做家务,安逸地在路边聊天。

52.jpg

一位大嫂不慌不忙地把烧火的秸秆扎好,她告诉我,这样烧饭时更加方便。

53.jpg

林林总总的生活琐事,是农村长大的人深深的记忆,是城里长大的人想探知的别样习俗。这就是乡愁的魅力,是留住乡愁的动因。这位已经从村里走进大城市的年轻人,每年都会回来暂住几次,因为这里有她熟悉的生活,有她忘不掉的乡愁。

54.jpg

孩子的眼中,流露出迷茫的神情,不知道大人们在聊什么。她可能朦胧地了解诗和远方,但不懂什么是心底的乡愁。

55.jpg

落日的余晖洒在金黄的花海上,起伏的山岚逶迤壮观。这是山与海的结合,是美丽与质朴的呼应。我喜欢美丽的油菜花,也喜欢淳朴的村民,喜欢村里印着乡愁的老建筑,喜欢村里世世代代留下的老习惯。花开花落年年循环,这里特有的风情和民俗也代代相传。这也许是家乡人念念不忘和不断寻找的乡愁,这也许是外地人希望体验的风俗。这里一定有诗,也一定有远方。


【完】


编辑:曾梓暄

审核:何志清


※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仅用于赣州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及群众文化艺术普及,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所转载文章及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均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本公众号联系。

扫描下载

赣南文化云APP安卓版

扫描下载

赣南文化云移动端

扫描关注

赣州市文化馆公众号

版权所有@2020 江西省赣州市文化馆 备案号:赣ICP备20006421号-1 备案查询
技术支持:江西迪创科技 [关于我们]

赣公网安备 36070002000244号

地址:赣州市章贡区油山路9号 邮编:341000 电话:0797-8275911
 总访问量:0(微信: APP: PC: 触摸屏:) 今年访问量:0 今日访问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