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注册] [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动态 > 百馆千万场 服务来共享 | 谭邦城:赣南明代最后的村落

百馆千万场 服务来共享 | 谭邦城:赣南明代最后的村落

时间:2023-04-20点击量:来源:赣州市文化馆

image.png

1.jpg

①古城屋顶上的神兽威风凛凛、栩栩如生。

南康区坪市乡谭邦村,有一座明朝皇帝赏赐建造的古城——谭邦城。谭邦城始建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

2.jpg

②皇帝下诏建造的“恩荣世第”,述说着谭邦城的昔日荣耀。

这座古城,在赣南也被称为“明代最后的村落”。据谭氏族谱记载,明正德六年(1511年),谭氏乔彻公追随王阳明平定桶冈、横水等地乱军,并协助王阳明建立崇义县治。谭乔彻功绩卓著,但不肯随王阳明回京受赏,恳请回谭邦村养老。王阳明上书朝廷请求犒赏谭乔彻,明武宗朱厚照准奏,封谭乔彻为“威武大将军”,御书“威武克振”匾赠,并敕赐建造谭邦城。于是,谭乔彻召集族人,募集资金,请来数百名工匠,开山劈石,垒墙建城,历时数载,建成了这座气势非凡的石头城。

3.jpg

③谭邦城内还留下许多建城时未用完的大石块,村民们坐在上面,感受到先祖的福荫和岁月的静好。

谭邦城坐落在莲花山下,玉带状的谭邦河由西北至东南绕古城而出。谭邦城依照当时赣州城的格局设计修建,分设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和小南门,有“微缩版赣州城”之称。俯瞰古城,犹如一只巨型神龟俯卧在旷野之中,尾身紧抵屏风状的网形山,前面南门乃龟首,气势轩昂地“注视”着稍远处的圩镇。谭邦城除了依山而建的东面未辟池塘外,其余三面均分布有池塘,既可防洪排涝,又能蓄水灌溉。古城面积达1万平方米,鼎盛时期曾有近千名谭姓族人在此居住。

4.jpg

④谭邦城中央的祠堂“中和堂”,威武气派、古韵犹浓。

清乾隆年间,谭邦城还出了一个不平凡的女子谭开姑。她从小聪慧,读书明理,好摹字帖,笔书秀逸端正,字如其人。端庄贤淑的谭开姑成人后,父母为其择配一位钟姓男子并订下婚约,没想到,未及嫁过去,男人先过世。她竟不肯另嫁,情愿在父母身边奉守一生。母亲过世一年后,某日,谭开姑“沐浴整衣而逝”,安详之极,时年52岁。谭氏族人感于开姑的贞烈节孝,捐钱为她立起节孝牌坊。

5.jpg

⑤谭邦城内的延贤书屋,体现了客家人崇文重教的思想。

1945年春,为保护从九江辗转来到南康唐江躲避战火的光华中学师生,唐江名士卢盛训把师生转移到大山深处的谭邦城。他们在古城内接受阳明思想、客家文化和谭氏爱国爱乡精神的熏陶,触摸谭老将军用过的沉重大刀,登攀网形山,捧饮老井水……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岁月,留下了影响一生的记忆。

6.jpg

⑥谭邦城显赫的身世、动人的故事吸引了众多的参访者。

2014年,谭邦村成功申报为江西省第五批历史文化名村。次年,成功申报为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谭乔彻的威武,谭邦城的雄奇,谭开姑的贞孝,光华中学师生在此避难励志的故事,连缀起谭邦古城沧桑壮美的过往,至今还闪烁着耀眼的历史光芒。

7.jpg

⑦谭邦城内民居布局讲究、错落有致。

image.png

来源:赣南日报

编辑:叶焱文

初审:谭云丽

校审:陈   静

审核:何志清

640.gif

※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仅用于赣州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及群众文化艺术普及,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所转载文章及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均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本公众号联系。


扫描下载

赣南文化云APP安卓版

扫描下载

赣南文化云移动端

扫描关注

赣州市文化馆公众号

版权所有@2020 江西省赣州市文化馆 备案号:赣ICP备20006421号-1 备案查询
技术支持:江西迪创科技 [关于我们]

赣公网安备 36070002000244号

地址:赣州市章贡区油山路9号 邮编:341000 电话:0797-8275911
 总访问量:0(微信: APP: PC: 触摸屏:) 今年访问量:0 今日访问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