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注册] [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动态 > 读城记 | 佟道庆:赣州行

读城记 | 佟道庆:赣州行

时间:2023-05-02点击量:来源:赣州市文化馆

2.jpg

1.png

初夏,应邀从南京去江西赣州参加朋友聚会。飞机从南昌中转。晨喝长江水,午饮赣州茶。武夷山的贡水,大庾岭的章水,合流后称赣江。赣州市位于贡、章二水交汇处。此处有八境台,又称八景台,为三层六角古典建筑,位于赣州城东北角城墙上,前可览赣州市景,后可赏贡章二水汇合后的滚滚波涛,雄伟壮观。友人十分热情,中餐是地道的岭南风味,辛辣而味美。赣州地处南国,虽是初夏,街上男女行人,已是短袖长裙,而我仍穿羊毛衫,明显不合时宜。路过一家苦瓜酒的专卖店,主人介绍此酒是赣州特产,我也进店观光……友人又说,赣州唐时地处江南西道,简称江西,隶属扬州府,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堪称双绝,尤其是通天岩不可不去。于是,次日在主人陪同下拜访了通天岩。

1.jpg

通天岩位于赣州市城区西北约10公里。这是一处以丹霞地貌的石窟艺术而称雄东南的风景区。

通天岩又名太和山,海拔192米,面积两平方公里,风景十分秀丽。从外表看,山上山下皆为郁郁苍苍的马尾松、油茶、杜鹃、枣树等灌木覆盖;走进山体,那岩深谷邃,石窍玲珑,赤壁凌空,更使人惊心动魄。尤其是深藏千年古洞中的众多的摩崖造像和摩崖石刻交相辉映,文物古迹和风物传奇俯拾皆是,使人犹如步入一座神奇的东方艺术殿堂。

2.jpg

自唐朝末年在通天岩开创石窟寺以来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历代众多书法大师在这里留下他们的艺术真迹,历代繁星般的诗人留下大量诗词佳作,来此游览的达官显要更是数不胜数。

3.jpg

通天岩石窟中的石刻,除 1947 年国民党军队在龙虎岩修筑弹药库,炸毁题刻21品外,至今仍完整保留有北宋至民国时期摩崖题刻 128 品。文字最多的为宋朝嘉定年间一篇游记406字,不计落款、文字最少的正文仅一个字,为南宋进士陈党题刻的三米见方的“寿”字。篇幅最小的题刻位于忘归岩洞壁上,高 0.53 米,宽 0.55 米,刊刻着“二七・七・七・同济露营纪念”10个字。这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同济大学迁址赣州,于民国 27 年 7 月 7 日师生露营通天岩所刻。篇幅最大的题刻,是南宋辛弃疾至交李大正的游记,共 36 个字,这品高 3.5 米、宽 2.3 米的巨幅题刻,字大如斗,镌刻于数十米高的绝壁上,气势恢宏,如日月行空。

4.jpg

通天岩中另外一绝是358尊唐宋时期的摩崖造像。这些造像摆脱了千佛一面的僵化格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性十分鲜明。北宋苏东坡赞誉这里的玉岩石像为“无人所有,有人所无”。在禅宗思想的影响下,宋代的佛教造像日渐脱离了早期造像的神秘和贵族气氛,因此所造形象更接近于现实生活中的芸芸众生。

5.jpg

通天岩石窟不仅是一座集历代摩崖石刻、书法、石雕于一体的艺术宝库,由于生态环境、植被生长良好,还是有名的避暑胜地。此值夏初,骄阳当空,当我们进入大山门,在树荫中曲折而行,再从悬有岭南派书法大师黎雄才题写的“云横天际山”的二山门拾级而上,便有凉风扑面而来。众多岩洞中皆是阴凉宜人,在忘归岩还有石床可供游人休息。 

(本文发表于2022年12月16日《高邮日报》副刊)

佟道庆,男,1936年出生,江苏睢宁县人,中国人口学会学员、江苏省人口学会理事、江苏高邮市作家协会顾问。佟道庆自幼酷爱文学,几十年从未放弃过文学创作的梦想。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尝试发表文艺作品,出版有《人口诗话》《运河灯影》《道庆散文随笔》等多部作品。

8.png

来源:高邮日报

编辑:曾梓暄

审核:何志清

640.gif

※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仅用于赣州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及群众文化艺术普及,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所转载文章及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均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本公众号联系。

扫描下载

赣南文化云APP安卓版

扫描下载

赣南文化云移动端

扫描关注

赣州市文化馆公众号

版权所有@2020 江西省赣州市文化馆 备案号:赣ICP备20006421号-1 备案查询
技术支持:江西迪创科技 [关于我们]

赣公网安备 36070002000244号

地址:赣州市章贡区油山路9号 邮编:341000 电话:0797-8275911
 总访问量:0(微信: APP: PC: 触摸屏:) 今年访问量:0 今日访问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