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注册] [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动态 > 行走赣南 | 欢迎补充!赣州除了这6座还有哪些墓塔?

行走赣南 | 欢迎补充!赣州除了这6座还有哪些墓塔?

时间:2023-05-15点击量:来源:赣州市文化馆

image.png

墓塔,又称普同塔、普通塔、海会塔、和尚塔等。它是佛教僧人死后采取的一种墓葬掩埋样式,也是塔最初功能和意义的表现形式。其形制因时代和所掩埋僧人身份的不同而有大小、形制和繁简程度的不同。一般来说,高僧死后,知名度高、财力强的所建墓塔形制便精美些,一般或没有名气的便简单些。

image.png

3.jpg

宝华寺智藏禅师塔又称大宝光塔,因系大理石精构而成,石质如玉,故俗称“玉石塔”。位于赣县区田村镇东山村宝华寺大觉殿内,建于唐咸通年间(860—873),是为纪念宝华寺智藏禅师而建的。塔平面为正方形,高4.5米,可分为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塔基由三层须弥座组成,每层须弥座束腰部分挖壶门,壶门内浮雕各具形态的狮子、麒麟、凤凰、卷云纹、盘膝而坐的菩萨等。塔身坐在一仰覆莲座上,中辟塔室,正面开一眼光门,门两侧各浮雕一尊全身甲胄、手执宝剑的护佛金刚,金刚之上浮雕人首鸟身,四角用八角倚柱,柱下用铺地莲瓣纹柱础,檐下斗栱为单杪单下昂五铺作,补间铺作一朵。塔顶由四坡屋顶和塔刹组成,屋面平缓、四角稍有起翘,四脊头有脊兽,用方椽、莲花瓦当,塔刹由方座、束腰、八角形伞盖、宝珠等11层装饰组成。1957年被公布为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image.png

4.jpg

通天岩普同塔位于赣州市通天岩景区的西部,建于1929年,全部由红砂岩条石构成。平面为方形,宽1.5米,高4.5米,整个塔由塔基(须弥座 )、塔身 (中空)和塔顶(三重檐四角攒尖顶)构成。塔身正面嵌有一块青石石碑,碑文为“曹洞正宗普同塔民国十八年岁在己巳(干支纪年,1929年)仲夏月下浣吉旦住持释明志暨合院僧等建立”。现为全国重点文物通天岩石窟寺的附属文物。

image.png

5.jpg

康石岩普同塔位于于都县罗江乡小满村康石岩。该塔为三级六面楼阁式,高2.56米,攒尖顶。塔身用多种规格不同的红麻石块卯榫连成。底层近似须弥座式样。六角起翘,正面有一浮雕佛像,上层正面竖刻“康石岩普同塔”六字,横额“快乐天空”四字,两边刻有“真心游佛园”、“觉爽赴龙华”对联一副,落款“康熙叁拾伍年丙子冬”。

image.png

6.png

狮子崖寺墓塔位于寻乌县文峰乡双坪村黄沙水狮子崖寺庙前100米处,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坐西朝东,整座塔由红砂岩条石砌成,八边形,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为两层须弥座形式,上层须弥座各面皆刻有牡丹花纹等装饰;塔身中空,内置放有高僧骨灰。塔身正面刻有“清示寂双融持和尚开山”字样,除一面辟门洞外,余7面皆为盲门(窗);塔顶为莲叶、葫芦或宝珠状。通高2.9米、周长5.5米。

image.png

7.png

杏林山墓塔位于章贡区水西镇窑背杏林山顶风车窝、杏林庙旁,是元末明初建筑。塔四坡面,攒尖顶,单层,高1.97米,直径1.46米,下设须弥座,塔碑上刻有“临济第十三代悦状致禅师墓”字样。1988年12月7日列为赣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image.png

8.jpg

蛤湖墓塔建于明清时期,位于章贡区水西镇蛤湖村留田西南塔窝山,为僧人所建。塔六面,攒尖顶,单层,高1.74米,宽1.65米,用石板砌成,底座三层,正面浮雕牌坊形式,左右坊柱上刻有对联,大部分文字风化剥落,墓塔保存较完整。1988年12月7日列为赣州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完】


编辑:曾梓暄

审核:何志清

扫描下载

赣南文化云APP安卓版

扫描下载

赣南文化云移动端

扫描关注

赣州市文化馆公众号

版权所有@2020 江西省赣州市文化馆 备案号:赣ICP备20006421号-1 备案查询
技术支持:江西迪创科技 [关于我们]

赣公网安备 36070002000244号

地址:赣州市章贡区油山路9号 邮编:341000 电话:0797-8275911
 总访问量:0(微信: APP: PC: 触摸屏:) 今年访问量:0 今日访问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