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注册] [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动态 > 熊盛文:钟灵毓秀话全南

熊盛文:钟灵毓秀话全南

时间:2023-05-30点击量:来源:赣州市文化馆

image.png

1.jpg


早晨起来,在全南县城若湖边散步,看到倒影水中的彩云和若隐若现的涟漪,不由想起苏东坡赞美杭州西湖的诗,“水光潋滟晴方好”,“淡妆浓抹总相宜”。到过全南几十次,似乎还没有写过全南,此情此景,突然想到“钟灵毓秀”这个词,觉得与全南还是很搭的。

2.jpg

全南是一个小县,人口刚过20万。地处江西最南端,与广东交界。青云山是南岭山脉的一部分,大部分在广东境内,东段就在全南。这是苏东坡称为“卢橘黄梅次第新”四季皆春的地方,也算“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地方。

3.jpg

赶早上班、上学的人们,骑行在宽阔的马路上,举目望去。青山如黛,云遮雾绕,怎么不让人心旷神怡。

4.jpg

落日的晚霞染红古色古香的廊桥,染红黝黑黝黑的黛瓦,染红江水,染红山上的层林,怎么不让人赞叹风景如画。

5.jpg

全南的母亲河穿城而过,呈现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象征着改革开放的明珠塔,激励着人们在新时代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进。

6.jpg

矗立在桃江边的城门,虽然是新修复的,但仍然还原了当年的历史,勾画出这个年轻城市不太长的历史沧桑。

7.jpg

近年来新建的住宅楼如雨后春笋,把县城装点的更加漂亮。

8.jpg

早起上学的年轻学子,精神抖擞地骑行在宽阔的马路上。

9.jpg

县城的街区形成各自的特色,让城市更加丰富多彩。

10.jpg

漂亮的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彰显了对旅游发展高看一格,对旅游开发信心满满。

11.jpg

里面的旅游商品更是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接暇。

12.jpg

梅山脚下整齐的老年太极队伍,展现了鹤颜童心的积极心态。

13.jpg

县城的街灯亮了,屏蔽了星月的清辉,街道像镶嵌着一串串珍珠,把城市渲染得五颜六色。

14.jpg

离开喧哗的县城,乡村又是一派宁静,大有杜甫诗中的意境:“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15.jpg

站在旧日村庄碉堡的窗口,可以欣赏窗外的蓝天,远山的苍翠,近处的菜地,古朴的农舍。

16.jpg

这里既有陶渊明向往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的隐居者的住所。

17.jpg

当然更多的村庄,举目望去都是经过新农村建设和秀美村庄打造后整洁的农舍。

18.jpg

还有不少富起来的农民自盖的乡间别墅。

19.jpg

走进农户,再没有过去杂乱邋遢的现象,到处是整洁的房间,温馨的生活。

20.jpg

全南是全客县,家家户户都会摆上客家食品,让你尽享客家风味的传统美食。

21.jpg

烫皮,是赣南客家最流行的待客食品,也是客家人吃得最多的小吃,是赣南客家家庭主妇的拿手手艺。

22.jpg

黄元米果也是客家人逢年过节必备的食品,各个县有不同的做法,但口味大同小异。平时家里来了客人,客家人也会事先准备黄元米果作为主食。制作黄元米果的“秘密武器”是一种特殊的灌木——溪黄,烧成灰烬就得到了制作黄元米果的“黄元柴灰”。

23.jpg

全南的乡村保留了不少老建筑,其中有一些宗教建筑,它们大多非佛非道,地道的民间信仰。像这座建筑叫做“永镇圣廟”,供奉的是当地村民都不太清楚的菩萨,只知道菩萨能够保佑村民平安,实际上是村民表达对幸福平安期望的一种方式。

24.jpg

祠堂是全南乡村保留最多的老建筑,具有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它是同族人供奉和祭祀祖先的重要场所,是一个宗族的引力场,更是家族的重要社交场所。

25.jpg

大多数祠堂仍然恢复了原来的布置和摆设,成为家族举办重大活动的场所。

26.jpg

有的祠堂改变成为思想教育的场所,这个祠堂布置了廉政教育的长期展览。

27.jpg

有的祠堂空闲时还成为村民手工活的制作场地,这是村民在祠堂里编织非遗产品蓝巾帕。

28.jpg

这是手艺人利用祠堂空地制作精美的竹粉筛。

29.jpg

过年过节祠堂更成为民俗文化的表演场地,因为空地大、层高高,便于表演。

30.jpg

在不大的祠堂里,村民把黄龙舞得活灵活现、神采飞扬。

31.jpg

同样香火龙不仅在祠堂里扎好,而且要在祠堂里展示一番,再到各家各户去拜年。

32.jpg

全南的乡村很多地方都建了大棚,种植反季节的农作物。

33.jpg

还有不少水果,让在县城人甚至外地的游客现场采摘。

34.jpg

城里来的孩子在这里玩得最欢,见了没见过的东西,参与了没做过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大饱了口福。

35.jpg

作为南岭山脉的一部分,出门见山是全南的常态。

36.jpg

不少山头开发了风电,既发展了清洁能源,也增加了不少旅游景点。

37.jpg

桃江发源于全南境内最高峰、海拔1145 米的饭池嶂主峰。从饭池嶂流出的桃江水,沿途纳涧汇溪后,在龙南市程龙镇秀才排,与从九连山下来的杨村太平江汇合继续前行,经全南龙下直入信丰境内,过赣县王母渡镇后汇入贡江。

38.jpg

桃江水清澈见底,长年水流直下,为沿江地区水稻等农作物种植发挥了重大作用,也为水利发电提供了很多便利。作为赣江的二级支流之一,它也应当属于赣江源头之一。

39.jpg

江西的瑶族主要分布在全南,瑶族人口占全省三分之一多。陂头镇的瑶山村也是江西唯一的瑶族聚集村。花棍舞是全南瑶族人的传统舞蹈,从1991年开始,村里就组建了花棍舞队。

40.jpg

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是全南瑶族的传统,在瑶山村你可以品味到瑶族风情的“油浸肉”和瑶族甜米酒,体验大快朵颐的美妙感觉。

41.jpg

全南出了位世界攀岩冠军钟齐鑫,县里在他家乡建了一个攀岩小镇。现在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42.jpg

“唯有攀登,方能向上”的攀岩精神,已经成为全南各行各业奋发励志的常用语。

43.jpg

今年3月,全国攀岩锦标赛暨巴黎奥运会国家攀岩集训队选拔赛在全南举行,不仅让攀岩小镇出尽了风头,也为全南增添了不少风采。

44.jpg

雅溪被全南人称之为客瑤古村,也是赣州市的非遗小镇之一。远处的青山,近处的黛瓦,把雅溪山、古、客、特的面貌表现得一览无余。

45.jpg

走进雅溪,迎接你的就是淙淙的溪水,这是来自山上的清泉,是雅溪村民从古至今一直使用的生活用水。

46.jpg

走进雅溪,扑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客家建筑,这是传承了近千年的客家住宅,至今雅溪人还保留了祖宗留下的建筑传统。

47.jpg

走进雅溪,你会发现一些人家楼上走廊上的风光,客家人的古老习俗在这里仍然流行。

48.jpg

走进雅溪,你会见到村民仍然过着那么闲适安逸的生活,就像他们的先人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49.jpg

走进雅溪,不时会有挑着担子的村民从身边走过,他们仍然保留了过去的劳作方式。

50.jpg

走进雅溪,你当然还会发现,穿着时髦的游客会在老屋面前摆出各种各样的姿态,让古老与现代结合,留下古为今用的倩影。

51.jpg

这排房屋都是过去的老屋,中间一栋是村里的祠堂。

52.jpg

这里的陈姓也来自义门。义门陈氏即江右陈氏,是发源于江西德安县的一个家族,家族一直和睦相处,同居一村。到唐朝中和四年已经是数代同居一百五十多年,唐僖宗御笔亲赠"义门陈氏"匾额。宋嘉佑七年(1062)义门人口增至3900余,同年七月在文彦博、包拯等重臣的力谏下,仁宗皇帝终于下诏劝其分家。以第十五代人为分庄主,按派分析大小291庄,依派拈阄,迁往各地。

53.jpg

这是历史上村里的书院,反映陈氏人家仍然传承了祖上重视教育的传统。

54.jpg

这是书院里的教室。

55.jpg

雅溪保留了两栋围屋,一处叫土围,一处叫石围。节假日景区都会在围屋举办一些非遗展演。

56.jpg

土围高3层,每层有17间房,围长29.8米,宽20.2米,高10.4米,占地约800平方米,大门设两层,有防火设备。

57.jpg

这是在土围表演的瑶族花棍舞。

58.jpg

石围呈正方形,围高12米,占地面积约410平方米,坐东朝西,依山傍水,地下排水系统良好,具有四水归堂的特点。大门用排石条砌成,3层门固如碉堡,4层围屋均用砖木结构,外墙采用三合土与卵石夯筑而成,围墙及碉楼上设有枪眼和瞭望孔,可攻能守,大门左侧原刻有"例授进士陈学士造"的字样。

59.jpg

屋内有一口冬暖夏凉而甘甜的水井,中间的天井正好可以用来展演非遗项目。这是舞龙表演。

60.jpg

这是擂茶表演。全南客家擂茶是第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今年与全国其它43个茶艺类非遗项目打包申报成功,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人类非遗项目。

61.jpg

石围一楼的房间设置了24节气展览,这是展示清明时节的图片。

62.jpg

在光线的作用下,图片中的人物变成立体,好像真人在房里劳作。

63.jpg

天龙山位于县城东面9公里与龙南县交界处,大广高速从山间穿过。天龙山与金庸的《天龙八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据说当地老人讲到的传说中天兵天将的激战故事竟然与《天龙八部》里的描述异曲同工。

64.jpg

天龙山的玻璃桥全长130米,横跨天龙山主峰和阿婆髻主峰,可以直观断崖峡谷,从桥最高点到山谷最低点是176米,阳光下淡淡的白雾让玻璃桥显得格外妖娆。

65.jpg

明代理学家王阳明曾为天龙山留下佳句:“天龙山峰插云霄,桃江曲折环山绕,四季不凋青春色,人杰地灵出英豪。”

66.jpg

天龙山主峰上有座天龙寺,寺里的佛堂、庙宇、亭阁等错落有致地耸立在天龙山的主峰之巅,建筑气势恢宏,可谓是浓缩了古今寺庙建筑的精华,与整座山脉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暗藏了众多佛家的玄机。

67.jpg

寺里的住持年龄不大,现在已经是赣州市佛教协会的会长。

68.jpg

从玻璃桥下望去,山谷之中还有几座老和尚的舍利塔,说明这个寺院有一点历史,也有一点名气。据说寺院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几百年来香火旺盛,闻名百里。

69.jpg

山浪峰涛,层层叠叠,山虽无语,然非无声。溪水汨汨,河水奔泻,水虽至柔,滴水石穿。山水环绕的全南,吸取了山水的精华,生活在山水之间的全南人,懂得山水的智慧,他们一定不会辜负这片山水,一定会在这片山水中开创自己最美好的生活。


END


编辑:曾梓暄

审核:何志清

640.gif

※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仅用于赣州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及群众文化艺术普及,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所转载文章及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均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本公众号联系。

扫描下载

赣南文化云APP安卓版

扫描下载

赣南文化云移动端

扫描关注

赣州市文化馆公众号

版权所有@2020 江西省赣州市文化馆 备案号:赣ICP备20006421号-1 备案查询
技术支持:江西迪创科技 [关于我们]

赣公网安备 36070002000244号

地址:赣州市章贡区油山路9号 邮编:341000 电话:0797-8275911
 总访问量:0(微信: APP: PC: 触摸屏:) 今年访问量:0 今日访问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