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南,客家围屋】
赣州城沦陷后,日寇逼近南康,信丰危急,黄永玉跟着信丰县政府单位进入山区安西乡。在赣州专署工作的周百皆先生,找到黄永玉,请他到儿童新村教美术,又好意劝他不要太早交女朋友谈恋爱,专心事业。
这时,黄永玉女朋友张梅溪全家从安西逃往龙南县,请他护送,到了龙南后梅溪全家又逃往寻乌县,黄永玉满心惆怅地跟女朋友分开了。
(82)
赣州城沦陷了,一拨拨的学生和学校逃到信丰,有的也在信丰民教馆扎营借住。一批又一批,几十、几百,这些惶惑忧伤的年轻面孔。
教育部剧教队撤退经过信丰,在县“社会服务处”住了一晚。黄永玉去看望他们,却没有要求回队的意思,各自告别了。
日军逼近南康,信丰危急,黄永玉就跟着信丰县政府单位进入山区安西乡。
安西,原名安息,位于信丰县东南。
据传,宋末元兵入侵,宋室仓皇南逃梅州、汕头时,路经此地,一行中皇室有人去世,于是把此地唤作“安息”;死者安葬在再往前不远的地方,唤作“太平”。
1949年解放后,安息才改名为“安西”。
如今,安西以脐橙闻名。赣南脐橙闻名世界,信丰是最早种植赣南脐橙的地方,品质优良,为其中精品。得天时地利,安西脐橙可以说是精品中的精品。
新的声音 37.5cm×25.5cm 1954年
安西,是一个典型的赣南山区小镇。
直直的一条街,有百货商店,有茶馆面铺,有银行,街背后是一条小河,搭着高架的木板桥。
每到农历三六九,逢墟。这天,附近乡村老表都来到安西镇上买卖农产品,鸡、鸭、鹅,鸡蛋、鹅蛋、鸭蛋,狗、牛、猪、马,猪肉、牛肉,马,米,豆子,青菜,葡萄,辣椒,油,盐,布,箩筐,畚箕,扁担,麻绳,犁耙辘轴什么的。
《干报》木刻家余白墅,信丰中学美术教员、木刻家吴忠翰,因为跟人打麻将赌博,让县长杨明下命令抓了,关在当街的一间小屋楼上,和别的犯了事的人关在了一起。
黄永玉去探监,几人嘻嘻哈哈聊了好一阵,见罪状写的是:“……抗战时期,丧心病狂聚赌,视法纪何在?良心何在?”
过了几天,几个人又在街上相聚了,又是嘻嘻哈哈!抗战嘛,该原谅的就原谅了。
(83)
这天黄昏,黄永玉正在女朋友张梅溪的家里,听见一大队陌生的孩子唱歌从街上走过:
“什么花!开花!拦着路?什么花!开花!要铲除?……”童声抑扬,歌词动人,黄永玉心中一震。
一问,原来是赣州中华儿童新村的教师和孩子。从三岁到十五岁,一共几百个孩子,由教师带着也逃到安息来了。
黄永玉突然想起了张乐平,他的一家。在赣州城时,每逢星期六,黄永玉就陪着冯雏音到城外虎岗的儿童新村托儿所去接孩子,娓娓,还有晓晓。唉!她们长多高了?和儿童新村的孩子来了安西吗?
第二天,在赣州专署工作的周百皆先生,找到黄永玉,问他:“学校正缺老师,你愿意到儿童新村教书吗?”
黄永玉问:“教什么?”
“美术!”显然周百皆有备而来,事先了解了黄永玉的情况。
“当然愿意!”黄永玉高兴地答应了,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嘛。
两人闲聊了几句,周百皆劝他:“年青人,不要太早交女朋友、谈恋爱,要专心事业!”
哼,屁咧!木刻算不算事业?我的木刻什么时候也没丢呀!
来到儿童新村孩子们中间,黄永玉又紧张又好奇。这群孩子中,有的原来是赣州各县的顽童,偷、抢、窃、扒,无一不精。好在黄永玉无金银细软可偷,只有一支猎枪、一把猎刀和一支法国小号,都是偷了没用的东西。小号更是偷不得,偷去一吹就会顺着声音来算账;不吹,偷它也没用。还有几把木刻刀,几块木刻板,几本书;书,也不是好看的书——《哲学辞典》《说文》《苦命人巴威》《陈氏小儿病源方论》《策要》……有的是捡来的,黄永玉自己都不看。
没想到孩子们都喜欢黄永玉,甚至佩服他。晚上,孩子们在草地上做游戏,黄永玉表演倒立“竖蜻蜓”“转风车”,全身横在树干上“扯旗”,玩“飞刀”“肉身陀螺”……还有吹小号,小号一响,孩子们围了一大圈,对黄永玉佩服得五体投地。
黄永玉教手工美术。用竹片剖开撑起来,贴上薄纸,印上好看的希腊人物图案做成扇子,交给街上店铺里卖,居然生意兴隆。
(84)
美国总统罗斯福死了——1945年4月。永玉在报上看到了消息。
张梅溪的全家——婆婆,伯母,妈妈,二姐和两个儿子,三姐和两个小女儿,三妈妈和一个小女儿要走了。
逃难嘛!张梅溪的爸爸在前线打仗,战况不佳的消息他们先得知,搬到更安全的地方去。去哪里?龙南县。路上没有大男人作伴,不太安全,就叫黄永玉送到龙南去。
黄永玉向学校请了几天假。到了龙南,张梅溪全家要继续逃往更远的寻乌县去,她的大姐夫在第七战区司令部当通讯团副团长,驻在寻乌。
黄永玉跟梅溪分开了,口里说到以后常写信联系,心中却是万分的惆怅。
(85)
来到龙南,和女友张梅溪分别后,黄永玉找到朋友住下了。
这里,黄永玉有几个朋友,画漫画的朱晋莆(笔名顶苦),画家颜式,诗人、画家雷石榆,可谷,高士骧,龙南师范的、报馆的、民众教育馆的年轻文艺家们。
好几天,黄永玉和他们玩在一块。玩了几天,画画,木刻,弄乐器,唱歌,记会了《小夜曲》歌词和歌曲:
黄昏后,当你在我怀中柔声歌唱,
你知我有多少话要对你讲?
你歌声唤醒我旧日的一切快乐。
啊……
要拔南京城头草 11cm×16.5cm 1948年
这天,龙南日报编辑向黄永玉约稿。
黄永玉取了一块约二寸见方,一寸厚的梨木板,用铅笔在上面打上画稿。开始,还看不出画什么东西,只有一个大致的轮廓,定了稿,黄永玉执刀直刻。不到半天时间,一桢木刻作品完成了。
只见一头大黄牛,瞪着两只圆眼睛,两耳竖起,掀起一对大鼻子,从鼻孔喷出两股气,一副怒气冲冲、大发雷霆的样子,仿佛要一跃而起。
黄永玉说,我就是黄牛。
黄永玉的笔名也是黄牛。这桢木刻,黄永玉化身为牛,用画来发泄对时局的不满,宣泄自己的愤怒。
(86)
有时,一行人到乡下写生。
龙南,是客家人聚居地,乡间还保留着大量的客家围屋。这些客家围屋,是古代客家民居的主要建筑形式,多呈方形。客家围屋,墙体由青砖或花岗砌成,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矗立小河边、山坡上、田野里,象是一座座古城堡,让一行人惊叹不已,不少被日本鬼子的飞机炸塌了,一片残垣断壁。
有的画速写,有的画水彩,有的说想作诗……雷石榆说,他想画一幅画——果然,一会儿,一幅画就画好了!灰暗的天空下,农舍屋檐下竹杆上面吊着几小块腊肉,旁边一头牛无精打采地吃着干草,再题上诗:黄牛吃枯槁,檐下腊味香。
下乡回来,雷石榆意犹未尽,仿佛听见一种声音,它在诉述着被害的仇恨,盼望胜利的那么一天,写下诗歌《那么一天》:
也许终至有那么一天,
我们又在一起,
用欢笑,
用歌唱,
在音乐的旋律里,
在画图的线条上;
尽情地,把心头的快乐,
向绿色的大地播送,
纵使还是严寒的时节,
也叫冰雪温软如棉;
纵使正是酷暑的日子,
也叫阳光艳丽如锦。
也许终至有那么一天,
我们又在一起,
用微笑,
用细语,
在静静的夜空下,
在弯弯的河边;
详细地,把战争的磨难,
互相描述一切见闻和体验,
不管是悲壮和牺牲,
也可从一滴血流叹赏人生的灿烂;
不管是断片的插曲,
也可以从一颗泪珠数出无数的患难。
也许终至有那么一天:
我们又在一起,
在音乐的旋律里,
在画图的线条上,
或在静静的夜空下,
在弯弯的河边;
追忆一切过去的变幻,
细描今后余生的图案;
虽然在各自奔逐于弥漫的烽烟,
但总愿未来有那么重聚的一天。
一九四五年四月二日于江西龙南
(87)
又一天,一行人去龙南县民众教育馆看漫画展。
民众教育馆在一条卖洋杂百货的街上。大街上因难民蜂拥而至热火喧天,民教馆里头倒十分冷清,回廊四周和大厅挂着画,黄永玉走近一看,啊哈!这么熟悉的画风,老朋友似的。是陆志庠画的!
陆志庠怎么在龙南开画展呢?
馆长不在,主任不在,干事不在,空荡荡无人。画挂在那里,有没有人看也不管,也不着急;连乡下人两笼小猪堆在那么严肃的漫画作品旁边,发出“咭!咭!”的叫声;公鸡母鸡到处啄食、拉屎,也没当回事。
画真好,黄草纸,墨笔——几个孤苦无告的孩子;缺奶的、绝望的妈妈和饥饿的孩子;一个微笑提刀的日本兵和一串人头;正在跃出战壕的战士;战士拉胡琴,另一个直着喉咙在“嚷戏”;战士和老乡抽“烟袋锅”“凑火”;战士用一个小木脚盆洗脚,水太热的神气;笑眯眯的战士蹲在地上,跟卖小狗的老头一起看狗……
精彩,太精彩了,只可惜没人看。五十年后,黄永玉还记得清清楚楚!
一群人进门时没注意,门口木桌上趴着一个国民党老兵。原来就是陆志庠。抗战末期,国民党军队的装备水平,从陆志庠的这身“军装”即可一览无遗。
军装由手织的“蚊帐布”做成。蚊帐布孔眼太大了,蚊子可以自由出入,几近透明,只染成了绿色,卖给了军队做军服料子。令人感慨的是,抗战末期,做生意的人都接近“穷途末路”了,国破民敝,艰苦卓绝呀,谁也没有料到几个月之后,居然会抗战胜利!
陆志痒怎么会弄来这么一身打扮呢?凋零之极呀。正常状态已像只水晶落汤鸡,还打赤脚穿草鞋,落到这个地步,真是哀哀欲绝。
二姐一把好剪刀 18.5cm×13cm 1948年
陆志庠一下子抱住黄永玉,“哇,哇,哇,哇”直叫,干号着。弄得同来的几个朋友莫名其妙,都看傻了。
黄永玉解释说,志痒耳聋,不能充分地说话,是位大画家。
两人用手指急忙地在桌子上“笔语”。
志痒告诉永玉,张乐平跟雏音大嫂、两个孩子也在龙南,可能要到长汀或者梅县那边去。
去年端午节晚上,与蒋经国聚餐后,陆志庠便和剧教队不辞而别,去了南康,在赣州南边不远。后来,黄永玉从信丰上南康去看过他几次,四个人一间木房子,帆布军床,日子过得急促,两人只得在附近的米馃店或酒店见面,匆匆聊完就走了。
陆志庠又告诉永玉,在南康,日本兵打来了,大家顾不上他,幸好国民党军队的剧团收留了他,带到龙南来。他跟那些人也不太熟——
那怎么办?黄永玉写:“你跟我在一起吧!”
志痒写:“好!”
“过几天,跟我回安西乡去!”黄永玉又写。永玉想,自己的薪水除了吃饭,还能养活半个陆志痒,另半个再找朋友想法子。
志庠又写:“好!”
两人商量妥当,便一起去看老朋友张乐平。
来源:介支个看客
编辑:叶焱文
审核:何志清
※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仅用于赣州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及群众文化艺术普及,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所转载文章及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均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本公众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