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注册] [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动态 > 百馆千万场 服务来共享 | 茶亭:人文审美的独特意蕴

百馆千万场 服务来共享 | 茶亭:人文审美的独特意蕴

时间:2023-06-17点击量:来源:赣州市文化馆

image.png

640(4).png

↑安远县新龙乡江头村的永镇桥,将桥、廊、亭巧妙结合,廊桥中间建有供行人饮茶、休憩的斜顶瓦亭。

亭,作为一种小型的建筑物,最早出现在东周时期,它建在各国的边境线上,十里一亭,是士兵放哨的场所,也是边防线上的交通站。秦汉时期,官方又在十里长亭中间建一座传递邮讯的短亭。中国古诗中,就有“长亭复短亭”的描述。

640(5).png

↑游客在茶亭内饮茶水、避风雨。

随着时代的演变,长亭与短亭原有的军事、驿邮功能渐渐消失,这些建在驿道上的长亭短亭便自然成了行人遮风挡雨、避阳歇脚的地方,也是至亲好友、爱者情人依依送别之处。

640(6).png

↑茶亭内多会放置板凳、瓢碗和盛满茶水的大缸等,供路人饮茶解渴和休憩。

客家先民从中原扶老携幼长途跋涉到南方来定居时,对路途上那些长亭短亭给他们带来的种种慰藉,当然是不会忘记的。从许多客家族谱中我们看到,心中储满了善念爱心的客家人一旦定居下来,便在宗族乡贤的率领下,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在大路小路甚至山径上,仿照驿道上的长亭短亭,修建起一座座给行人遮风挡雨的风雨茶亭。

640(7).png

↑赣县区田村镇的民居式茶亭。

亭阁的形态多种多样,有民居式的、有牌坊式的;有土木结构的、有砖石结构的;有全族人捐建的,也有一家人或几个人捐造的,形形式式,不一而足。

640(8).png

↑石城县小松镇杨村牌坊式茶亭。

到了夏天,总会有人每天无偿地烧一大缸茶水放在亭子里供路人止渴解乏。一些在茶亭里歇脚的路人,心有所感,兴之所至,就在茶亭墙上题壁、漫画,或写打油诗、小笑话、警世良言……内容琳琅满目,雅俗共赏,被民俗研究者称为“茶亭文化”。

640(9).png

←赣南客家人至今延续着建茶亭彰美德的传统。

21世纪的今天,尽管村村都通了公路,许多人出行都会随身携带各种饮品,挑担行路长途跋涉者也已寥寥无几,但客家地区捐资建造这种茶亭的仍然大有人在。只是亭阁的样式有了许多变化,它的功能除了供行人避烈日、遮风雨外,更多的是让人歇息赏景。亭阁本身也因其较强的可观赏性,成为道路风景的一种点缀,透出人文审美的独特意蕴。

640(10).png

←石城县高田镇胜江村的牙梳山亭建在两坡之间低洼处,茶亭在桥下,亭顶供路人行走,起到亭和桥的作用。

面对客家地区常可见到的茶亭、风雨亭,一位人文学者感慨道:“这些亭阁,是客家族群以人为本、关怀他人、广行善事的品格写照,展现了客家人真诚的人性美与人情美。”

640(11).png

←新中式休闲风雨亭。


- THE END -


来源:赣南日报

编辑:叶焱文

审核:何志清

640(12).png

※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仅用于赣州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及群众文化艺术普及,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所转载文章及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均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本公众号联系。

扫描下载

赣南文化云APP安卓版

扫描下载

赣南文化云移动端

扫描关注

赣州市文化馆公众号

版权所有@2020 江西省赣州市文化馆 备案号:赣ICP备20006421号-1 备案查询
技术支持:江西迪创科技 [关于我们]

赣公网安备 36070002000244号

地址:赣州市章贡区油山路9号 邮编:341000 电话:0797-8275911
 总访问量:0(微信: APP: PC: 触摸屏:) 今年访问量:0 今日访问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