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注册] [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动态 > 百馆千万场 服务来共享 | 舞春牛:舞出客家人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百馆千万场 服务来共享 | 舞春牛:舞出客家人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时间:2023-06-30点击量:来源:赣州市文化馆

640.png

image.png

640(5).png

“舞春牛”成为上堡梯田旅游表演项目

在客家人聚居的赣南各地,曾广泛流行“春牛闹”的习俗。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农耕技术的进步,这一习俗在大部分地区已不复存在,但在有着大量梯田的崇义县上堡乡,古朴的“春牛闹”习俗却保持至今。

640(6).png

祭请河神

“春牛闹”又称“舞春牛”,源于明末清初,主题思想是祈愿合家安康、天下太平、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640(7).png

“春牛”休憩

“舞春牛”,一般在每年的立春时节进行。立春那天一早,村民们自发来到河边祭河神。河岸水面张灯结彩,各家各户派人将河神“请”回家中,舞牛队伍在各家牛栏、猪圈等场所进行参拜,祈愿家禽家畜平安兴旺,然后在农家大门前坪院里热热闹闹“舞春牛”,并对各个方向行参拜礼,祈平安求丰收。

640(8).png

孩童学习“舞春牛”

“舞春牛”者一般为30人左右,一个人在队伍最前面举一块长方形牌子,后跟4只花灯,紧随花灯的,即是“春牛”,也就是“舞春牛”活动的主要道具。“春牛”由两人装扮,一人举牛头,一人举牛身,两边各一个“牧童”对牛头进行指挥,“牧童”唱着《春牛歌》一路走来活跃气氛。接着是渔、樵、耕、读四个角色,最后是乐队。乐器由锣鼓四面、笛子两根、胡琴两把、唢呐两支组成,演奏的乐曲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给整个舞牛活动增添热闹而又喜庆的气氛。

640(9).png

“舞春牛”演绎春耕农事,引来阵阵欢笑和喝彩

“舞春牛”队伍阵容庞大,表演轻松活泼、惟妙惟肖,以表演农事劳作和农耕生活为主,演绎春牛出栏、上路、吃草、饮水、背轭、耕田、擦痒、卧地等场景,配以渔、樵、耕、读角色以及民间故事传奇人物的表演,曲调优美,唱词贴近生活,富有浓郁的农耕文化和本土地域文化特色。“舞春牛”队伍走村串户时,东家给牛“上红”,并用茶果酒菜款待众人,待酒足饭饱,“舞春牛”队伍再行回神礼,全程热闹欢腾,其乐融融。春节期间,“舞春牛”与舞龙、舞狮等同台献艺,直到元宵方止。

640(10).png

梯田地头“舞春牛”,令中外游客看得入迷

赣南客家人既坚守传统,又勇于创新。上堡乡“舞春牛”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演变,其独特的魅力感染着越来越多的观众。上堡“舞春牛”继2009年11月在中央电视台《乡土》专题栏目播出后,2010年2月又入选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民政总署主办、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承办的“内地春节习俗展演”。2022年2月,中央电视台再次聚焦上堡,报道了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堡“舞春牛”,镜头里“春牛”舞动的盛大场面,洋溢着满满的自信与欢乐,也表达出赣南客家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640(11).png

“春牛”吃草

640(12).png

“春牛”出行

image.png

来源:赣南日报

编辑:曾梓暄

审核:李   欣

640(24).png

※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仅用于赣州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及群众文化艺术普及,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所转载文章及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均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本公众号联系。

扫描下载

赣南文化云APP安卓版

扫描下载

赣南文化云移动端

扫描关注

赣州市文化馆公众号

版权所有@2020 江西省赣州市文化馆 备案号:赣ICP备20006421号-1 备案查询
技术支持:江西迪创科技 [关于我们]

赣公网安备 36070002000244号

地址:赣州市章贡区油山路9号 邮编:341000 电话:0797-8275911
 总访问量:0(微信: APP: PC: 触摸屏:) 今年访问量:0 今日访问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