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注册] [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动态 > 百馆千万场 服务来共享 | 龙化灰水米馃:一道独特的客家美食

百馆千万场 服务来共享 | 龙化灰水米馃:一道独特的客家美食

时间:2023-07-05点击量:来源:赣州市文化馆

image.png

搅米浆、上模子、“印”米馃、点红花……每逢春节、清明、中元等节日,会昌县庄口镇龙化村的客家人都会制作一道特色美食——灰水米馃,用它来祭谢先辈恩泽,勉励后人上进。

640(3).png

小游客们在饶有兴致地体验灰水米馃制作。    

客家人习惯将稻草或“黄元树”烧灰,滤制呈碱性、带芳香的灰水,以槐花着色,用来制作黄元米馃、灰水米馃。芳菲四月,龙化村处处弥漫着灰水米馃特有的香味。勤劳的客家主妇将用灰水浸泡了一夜的大米淘澄出来,磨浆、熬糊、搓团、印模……米馃的形状很多,有手指粗细的条状,有碗口大小的圆饼状,有一头大一头小的陀螺状等等,不一而足。

640(4).png

把“黄元树”烧成灰,用于制作碱性灰水。

上一年添了丁的家庭还会特意制作两个皇冠状和众多仿古兵帽状的米馃。主妇将成形的米馃放入饭甑,用大火蒸约半小时后,一甑色泽金黄、香气四溢、入口软糯又有弹性韧劲的灰水米馃就新鲜出炉了。

640(5).png

用铁锅、饭甑将米馃大火蒸熟。

每逢节日祭祖,全村添丁家庭一起敲锣打鼓放鞭炮,挑着“三牲”和米馃到“米馃公”(萧家祖先)像前祭拜,祭祀后将仿古兵帽状米馃分给参与活动的男女老少及过路行人,分享添丁的喜悦,表达心中的感恩。

640(6).png

用模具把米馃印压成形。

据龙化《萧氏族谱》记载,16世纪中叶,龙化村萧氏开基祖伯琦从吉安市泰和县螺溪镇禄冈村迁至于都县于阳乡,后辗转至会昌庄口龙化村定居兴业。萧家先辈学到了黄元米馃的制作技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一种赣南特有的“黄元树”(龙化村人叫“甜叶子杈”)作为灰水主材,并在制作技艺上加以改进,研发了制作更为简便、风味有别黄元的灰水米馃,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640(7).png

用红花水给灰水米馃点红。

几百年来,由于通婚及民间饮食文化交流,灰水米馃的制作技艺得以广泛流传,灰水米馃渐渐变成了赣南客家人大多会做、爱吃的一道风味美食,尤其是在庄口、白鹅等会昌北部的乡村,成了传统节日的必备小吃。

640(8).png

春节、清明、中元等传统节日,龙化村家家户户将灰水米馃摆放于祠堂,敬祭祖先。

2015年,会昌灰水米馃制作技艺入选赣州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如今在赣南其它地方,这一客家传统美食受到众人喜爱,虽然食材用料和制作工艺都大同小异,但颜色和形状却各不相同。

640(9).png

村民在灰水米馃坊外给游客演示当地特色文化。

近年来,为进一步打造和叫响特色品牌,会昌庄口大力挖掘盘活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非遗”保护传承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扶持了一批灰水米馃制作能手,兴办了一批灰水米馃加工作坊,用“非遗”文化赋能产业发展,带动乡亲增收致富。

640(10).png

添丁人家将灰水米馃挑到祖先墓前感恩奉祭。


—END—


来源:赣南日报

编辑:叶焱文

审核:李   欣

640(11).png

※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仅用于赣州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及群众文化艺术普及,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所转载文章及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均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本公众号联系。

扫描下载

赣南文化云APP安卓版

扫描下载

赣南文化云移动端

扫描关注

赣州市文化馆公众号

版权所有@2020 江西省赣州市文化馆 备案号:赣ICP备20006421号-1 备案查询
技术支持:江西迪创科技 [关于我们]

赣公网安备 36070002000244号

地址:赣州市章贡区油山路9号 邮编:341000 电话:0797-8275911
 总访问量:0(微信: APP: PC: 触摸屏:) 今年访问量:0 今日访问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