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通常又称为“牌楼”。它是一种门洞式的纪念性建筑。其实古代最早的“牌”和“坊”是两种内涵不同的概念。“坊”,是宋代以前的城市“闾坊制度”的产物。当时城市内的街道民居被划分成若干封闭结构的“坊”。各坊入口设有立柱横栏或乌头门式的坊门建筑。每天晨暮,击鼓鸣示,开闭坊门。唐代“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的诗句就是这种制度的写照。五代开始,商业的发展逐渐打破封闭的闾坊制度,拆除了坊墙,留下的坊门建筑就变化发展成了独立的牌坊。后来又增加立柱间数、檐顶字牌,使一部分牌坊变成了牌楼的造型。
牌坊的功能有多种,有“道德坊”、“功名坊”、“标志坊”等。赣南古代牌坊中以道德坊和功名坊最多。其中又以道德坊类的贞节牌坊为多。用材而言,赣南牌坊中以石牌坊最多,木牌坊较少。
于都水头步蟾坊建于明代正统六年(1441),是赣南现存最古老的牌坊。步蟾坊不仅年代悠久,而且造型非常漂亮,是赣南诸多牌坊中最为珍贵的一座木牌楼。它是于都知县王琳为了旌表在广东任职的部司经历,于都人朗宁考中举人而建的功名坊。牌楼四柱三间,斗重檐,用八根母柱固定立柱。
石城小松桐江村的杨村坊式亭,是一座具有赣南建筑特色的亭式贞节牌坊。它把同一中轴线上的南北两座石牌坊,用墙相连,形成一座亭子,供路人避风躲雨。牌坊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用花岗岂砌造,为旌表桐江村太学生许清涟妻子而建。牌坊正中上额雕刻着“圣旨”牌,坊间的栏板上浮雕着三国演义等戏剧故事。
宁都石上黄村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节孝坊,六柱五间,是赣南规模较大的一座清代石牌坊,牌坊栏额上浮雕着许多图案。
南康龙华节孝牌坊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结构为四柱三门三重楼,庄重大气。
南康钟屋牌坊建于乾隆元年,牌坊高约6米、宽约4米,为红石雕刻牌坊。横梁上书“旌表生员钟应璧妻衷氏”,牌坊背面书“继序其皇”四个大字,还有福禄寿三个小字,以及一些纹雕,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会昌新屋牌坊建于清代乾隆二年(1737),为表旌偭童胡维俊之妻刘氏节孝而建,此坊坐西北朝东南,建筑面积为88平方米,其结构为四柱三门两檐,顶檐下面匾直书“圣旨”二字,下横刻“旌表偭童胡维俊之妻刘氏孝坊”十三个字,四周饰飞禽走兽,奇花异卉等雕刻图案。中门额上刻有八仙图案和其他浮雕。牌坊两边紧围墙,内面都是民房住家,因此该坊便成了民居住家的天然大门楼。
会昌王元昆妻梁氏石牌坊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青石结构,四柱三门三层檐,高7米,面宽6.36米。顶层檐下刻“圣旨”两字直匾,中层横刻“节孝”二字,下层石匾镌“旌表儒童王元昆之妻梁氏坊”通坊饰以人物、花卉浮雕,玲珑精巧,坊门四柱镶石鼓两对,中站立石狮一对,保存较好。该坊的来龙去脉无从考查,仅从《会昌县志》中查悉:“王元昆妻梁氏二十八岁夫死,守节孝事舅姑卒年六十四,请旌建坊准入节孝祠”。
肖必茂妻余氏石碑坊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座北朝南,坊高6.03米,宽6米,占地面79平方米,其造型与其它碑坊相仿,上有三层下设三门,有“圣旨”两字被毁,现存中下两层,一块刻有云雷纹的条石盖顶,下间镶有两块石匾额,上块匾额有人象雕刻,下块匾额中间刻有“节孝”两个大字,在“节孝”两字左右各刻有竖排十行小字,下层两边微起翘,中间横刻有“旌表儒士肖必茂之妻余氏坊”十二字,匾额左右各有花瓣纹、蓆织纹、神兽等雕刻图案。
羊角水蓝氏节孝牌坊建于清乾隆四年(1739),为旌表儒童周道明之妻蓝氏节孝而建。该牌坊用大块红条石雕刻镶嵌而成,镂雕工艺精湛,该牌坊座北朝南,四柱三檐。悬山顶,檐角起翘,通高6米,柱高4.64米,檐宽7.04米。檐分三层,门为三,中门高2.56米,宽1.9米。两侧门宽1.13米,高2.2米,中门门额阴刻“旌表儒童周道明之妻蓝氏节孝坊”。中层檐碑刻有“节孝”两字。顶檐立一块竖匾刻有”圣旨“二字。底檐与中檐只见雕有八仙图案,但大部分已经不存在了,顶檐图案为”龙凤朝阳”。工艺精湛,有工艺研究价值。
宁都朗际牌坊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系青灰麻石垒砌,四柱三门梁柱式结构造型,面阔5.7米,通高7.7米。坊柱以条石为础,础的两端饰花草浮雕,上面并列曲卷状护柱石。坊顶逐级内收,每级均有佛龛。坊顶两端饰倒立鳌鱼,中央饰怪面兽,脊吻饰龙首,明间门楣上嵌石匾额四方,其中南面匾额书“旌表儒童肖行三之妻黄氏坊”“节孝”、“圣旨”等阴文。此坊通体饰以精美的花卉浮雕图案,各级之间错落有致,给人以端庄华丽之感。
宁都管敏春尚义坊明正统六年(1441)始建,崇祯十六年(1637)重修。管敏春尚义坊为四柱三间素面结构,高4.44米,宽4.2米,外观作二层楼式,柱上置梁,梁上再压以龙头形顶盖,柱坊各节点均以榫卯相接,明间立青石匾一方,正面线刻“旌表管敏春尚义坊”,旁边阴刻两行小字“大明正统六年谷旦奉旨建竖”。
安远崇庆牌坊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历经15年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建成。该坊为四柱三间三楼,红条石穿榫衔接而成,通高5.57米,面宽4.90米,占地面积6.72平方米。明间门额字牌上行书横刻“崇庆第”三个大字,坊间饰有五组浮雕,明间两侧石柱上刻有“问安点颔万古多孙推郭氏、庆寿勒石千秋继美耀彭城”对联一幅,整座牌坊雕刻艺术精湛,保存完好。
兴国县潋江书院牌坊,由红石砌成,四柱三门,精雕细琢。牌坊外刻“平固侯第”,内镌“三程过化”。“三程”,指的是北宋年间在兴国做过县令的程珦以及他的两个儿子程颢、程颐,父子三人是中国历史上有着深刻影响的“程朱理学”奠基人。“三程过化”,即是说这里曾经是“三程”推行礼仪教化之地。程珦在兴国为官成就斐然,兴国人民建此牌坊以示纪念。
石杰村牌坊位于兴国县杰村乡之田径。据《谢氏族谱》载:田径谢氏系东晋谢安之后裔,以七十二世孙谢伯杰为首,为纪念谢安,于清乾隆乙丑年(1745)秋集资建造是坊。牌坊四柱三门,坊柱为四方抹角形,柱子下部两边有抱鼓石。坊顶为歇山顶,顶四面坡的石板上雕出瓦垄、连檐等形状,连檐至上又能刻出瓦当。正脊两端为翘尾相向的石雕龙吻;四隅飞檐翘角,气势雄伟。
兴国高多杨氏贞洁坊又名“节孝”坊,建于清乾隆戊午年(1738)八月,四柱三门,座北朝南,高七点六、宽六点三、中门宽二点九米,两侧门宽均为一点五米。全用红石建造而成,硬山屋顶状坊顶,下有丁字斗拱支承。两面坡的石板上雕刻出瓦陇、连檐等形状,连檐上又刻出瓦当。脊的两端为身卷尾翘、相向而立的吻兽。飞檐四出,翘角凌空。
【完】
编辑:刘宇欣
审核:李 欣
※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仅用于赣州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及群众文化艺术普及,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所转载文章及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均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本公众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