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赣州峰山中,藏着一片“百草园”,几间木房,室内各式中草药、藏书阁、琴茶室,伴着竹林深深,雅静悠然。近日,记者见到了这片“百草园”的创始人黄柏超。
黄柏超,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毕业, 在中医院校系统学习了八年,曾拜多名国内中医药名师学艺,也曾北漂创业,还远赴法国,传扬中医之道。如今隐居峰山采药研医,传承客家中医药文化,被当地人称作“黄药师”。
黄柏超和中医药学爱好者一起论证药性,研发适合现代人服用的产品。
与中草药结缘要从黄柏超的童年说起。他是寻乌县人,自幼生活在大山中,童年时祖辈常去山里采药祛疾。10岁那年,黄柏超发高热,他服了当地中医开的两帖中药不久后便退热。从那时起,黄柏超就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里也埋下了从医的“种子”。在填报大学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填报了江西中医学院的中医学临床专业。
初入学时,大量的西医学理论知识让黄柏超感到迷茫和困惑。因此他办理休学手续,暂停学业,跟随一名老中医出诊,还学习针灸、拔火罐,闲暇时背诵《汤头歌诀》《药性赋》《伤寒论》等中医典著,逐渐积累了一些临床经验。有了实战经验,黄柏超重返校园,也理解了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从而潜心修习医学理论。大学期间,黄柏超还跟随国家级名老中医姚梅龄教授出诊,见证了姚教授化解很多疑难杂症,坚定了他学习中医的信心;同时也让他深刻明白:学好中医不但要懂得中医学理论知识,更要懂药,医药不分家。
黄柏超在手工筛选江西道地药材——黄栀子。
“我们赣南的客家中医药文化面临着失传的情况,没有人去整理和挖掘,我是一个客家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赣南地区,我想把我们客家中医药文化传承下去。”黄柏超说道。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黄柏超想通过自主研发,让中医药成为疫情防控的利器。2020年7月,黄柏超在赣州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成立了“黄柏超工作室”。 赣州峰山峰秀林郁,是中草药生长的天然场所,因此黄柏超深入赣南坊间,搜集各式客家中草药和治病验方,并在此建了一个“百草园”。
黄柏超指导学生辨认中草药
客家地区是中华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客家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中药材使用经验,用于治疗各种常见病症,如感冒、发热、咳嗽等。这些药草中有些是本地特产,有些则是外地传入。黄柏超和他的团队不断挖掘创新,通过反复论证和实践,研发出了许多客家特色中医药产品。2021年8月2日,客家药酒炮制技艺和客家传统养发护发液制作技艺被列为章贡区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黄柏超说:“无论是药酒,还是养发护发液,制作工艺都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客家药酒的炮制技艺具有鲜明的时间性,也就是要遵循二十四节气,要符合自然之道。从采药、分切,到蒸、晒等炮制方法,再到配制、储存,每一道工序都非常讲究,才能保证药效。”
黄柏超深入山间采药
客家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中医药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客家中医药文化,黄柏超通过新媒体平台以视频的形式宣讲客家中医药文化和中医理论知识。同时,黄柏超在线下组织开办近百期研学班,走进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教授中医药知识。2021年12月,“黄柏超工作室”被赣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授予第一批赣州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称号。黄柏超对客家中医药的发展满怀憧憬,他说:“客家中医药‘非遗’是一门技艺,也是一种文化。我们要把这份技艺传承好,并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希望未来它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发扬光大,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福祉作出更大的贡献。”
不少人慕名来找黄柏超看诊,黄柏超因此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
END
来源:赣南日报
编辑:李肖婷
审核:李 欣
※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仅用于赣州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及群众文化艺术普及,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所转载文章及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均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本公众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