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采摘艾草。
居山野、尝百草,客家先民对艾的药用和食用价值认识尤深并代代相传。每年清明前后,赣南大地艾草青青、艾香浮动,勤劳智慧的客家人将它摘来制作美食。用艾草做的米馃,叫做“艾米馃”,因系清明时令食品,又称“清明馃”。
黄花“田艾”,也可做馃。
在赣南,用来做艾米馃的艾分两种:一种是大家所熟知、最常见的艾蒿,另一种是被称为“田艾”“黄花艾”“清明草”的鼠麴草。
春天味道,客家乡愁。
清明时节,山地田野里的艾草长出嫩绿的艾叶,散发出特有的清香。人们将鲜嫩的艾叶采摘下来洗净,放入盐水中浸泡固色,沥干后置于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用碱,将其煮得更加碧绿软烂,之后捞起,捣成艾浆,配上适量糯米粉和籼米粉,揉合成艾草米粉团。
色香味形,都很诱人。
圆饼形状、“印”花“刻”字。
接下来的工序是包制艾米馃。用力搓揉艾草米粉团,分成剂子,擀成“面皮”,放入用腊肉、腌菜、笋等制作的馅料,捏成饺子形状。也可以包入糖馅后揉成“青团”,或者用模具压成“印”花“刻”字的圆饼。由于艾草米粉团较有韧性,还可以把它捏成各种好看的创意造型,比如“蘑菇”“兔子”“冰糖葫芦”等。做好后上笼蒸十五分钟,一锅香喷喷、热腾腾的艾米馃就出炉了。
剁碎艾草,打成艾浆。
加入米粉,搓揉均匀。
蒸熟的艾米馃表皮光滑,色泽翠绿,艾香扑鼻,甘中带苦,柔韧爽口,食而不腻,不仅风味独特,还有调理气血、去毒安神、温肺暖脾、散寒除湿等防病保健功效。
放入馅料,包成“饺子”。
近年来,随着人们康养意识增强,绿色健康的艾米馃越来越受到欢迎。有的乡村瞄准商机,引导村民规模化种植艾草,批量制作艾米馃或生产艾浆。有了现代冷藏保鲜、仓储物流的加持,以前只有清明前后才能吃到的艾米馃,现在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了。除了门市即做即销,有的还采用真空包装,放在网上售卖。小小艾米馃变身“网红食品”,成为赣南客家人增收的“致富馃”。与此同时,艾草的延伸产品也逐渐丰富起来,艾草水饺、艾草馒头等食品一经推出,就受到市场的欢迎。
米馃出笼,艾香满屋。
悠悠艾草香,绵绵情意长。赣南不少地方为促进文旅融合发展,还在每年清明时期举办艾米馃文化节,吸引八方游客前来踏青游玩,学做艾米馃,品尝艾草宴,体验赣南客家的传统文化。
直播销售,卖得更火。
来源:赣南日报
编辑:施笑云
审核:李 欣
※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仅用于赣州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及群众文化艺术普及,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所转载文章及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均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本公众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