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注册] [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动态 > 百馆千万场 服务来共享 | 赣县云灯:亦歌亦舞,气势恢宏

百馆千万场 服务来共享 | 赣县云灯:亦歌亦舞,气势恢宏

时间:2023-10-17点击量:来源:赣州市文化馆

100.jpg

image.png

赣县云灯是赣南众多类型灯彩中唯一采用舞台戏曲元素表演的灯彩艺术,它亦歌亦舞,气势恢宏,云牌造型独树一帜,充分体现了客家民间艺术的融合创新能力。

赣县云灯起源于东河戏,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清顺治年间,赣县田村组建了东河戏班社“凝秀班”,到了清嘉庆年间,“凝秀班”老艺人遵照新春之际戏班没有灯彩不能进祠堂演出的田村地方习俗,变东河戏《白蛇传》中“水漫金山”的水族舞表演形式“水旗”为“云牌”, 云牌上画有“八仙”和“八宝天官”等仙人形象,并融合田村灯彩的艺术特点,创作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灯舞——云灯舞。这种灯舞后来在赣县东河戏班社中广为传学,逐渐成为东河戏班社的“班灯”。

赣县云灯的艺术风格独特鲜明。

首先是云牌的组合造型新颖灵动。云牌是云灯区别于其他灯彩的重要道具,天空各种云彩、地上花鸟虫鱼的形象及各种文字图案,都由云牌的造型来完成。舞蹈造型有“跳云”“点斗”“团云”“洗云”“结云”及“摆字”等,歌词的内容也用云牌造型来表达,大多摆成吉庆、祝愿之语,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九州升平”“人财兴旺”等。

640(3).png

云牌造型,变化灵动

640(4).png

翩翩“腾云”,如入仙境

640(5).png

众灯舞出“富起来”

其次是云灯的演出阵容庞大,初为6至8人,后逐渐发展成为12至24人的大型舞队。原来只舞不唱,后发展到配以东河戏昆腔词曲。到清朝末年,在云灯舞队之前还加上两盏方形宫灯。云灯通常是随东河戏班到各处演出,每年正月为演出期,进村时由两盏宫灯引路,后是敲锣打鼓的“锣鼓亭”(两人抬鼓架、司鼓者立架内)和乐队,以及8至24人云牌表演队伍,最后面是一副“銮驾”(皇凉伞)。云灯进村前先敲锣打鼓,村里则鸣放鞭炮应和迎接。

640(6).png

云灯演出在各种大型活动中绽放异彩

640(7).png

云灯表演,行云流水

三是云灯的音乐很有特点。以古老的戏曲音乐(昆腔)与民间地方音乐(吹、打曲牌)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既有高雅之韵,又有朴实之味。另外,云灯的道具、服装都绘制成“云钩”图案,所有服装、头饰装扮都为传统的古装戏曲形式,显得古香古色。

640(8).png

手举宫灯,前头引路

赣县云灯是随着东河戏的发展而兴起的,清末至民国初年,东河戏日渐式微,“凝秀班”也随之解散。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一时期竟成为云灯发展的全盛时期。据1926年赣州梨园工会登记,当时云灯舞队有60多个,盛行于赣县田村、白鹭、南塘、江口及兴国龙口、于都峡江等地。

640(9).png

赣县云灯进景区

新中国成立后,赣县云灯的传承发展受到当地党政的高度重视,得到新的发展。2001年、2009年,赣县云灯参加赣州市民间民俗调演,荣获表演奖、导演奖、音乐奖、优秀民间灯彩奖等诸多奖项。2013年,赣县云灯被列入江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640(10).png

2020年,赣县云灯参加

赣州第五届文化惠民周展演

640(11).png

来源:赣南日报

编辑:曾   艳

审核:李   欣

640.gif

※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仅用于赣州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及群众文化艺术普及,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所转载文章及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均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本公众号联系。

扫描下载

赣南文化云APP安卓版

扫描下载

赣南文化云移动端

扫描关注

赣州市文化馆公众号

版权所有@2020 江西省赣州市文化馆 备案号:赣ICP备20006421号-1 备案查询
技术支持:江西迪创科技 [关于我们]

赣公网安备 36070002000244号

地址:赣州市章贡区油山路9号 邮编:341000 电话:0797-8275911
 总访问量:0(微信: APP: PC: 触摸屏:) 今年访问量:0 今日访问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