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耕第一犁,要由德高望重的农事“老把式”来执犁。
每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开耕就成为农民热切关注的一件大事。在我国,不少地方、不少民族都设有“开耕节”,并在这一天举行盛大的开耕民俗活动,祭祀大地,祈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吹吹打打,向田进发。
由于我国各地地理、气候差异大,开耕的时间有早有迟,举行开耕民俗活动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有的地方定在农历二月初二,故有“二月二,龙抬头,大户小户使耕牛”之说;有的地方特别是深山瑶族地区定在农历三月初三,亦有“瑶家趣耕种、梯田乐翻耘”之庆。赣南客家以种植水稻为主,一般选在每年立春时节举行隆重的开耕节民俗活动。
开耕第一犁,要由德高望重的农事“老把式”来执犁。
静候吉时,准备开耕。
客家开耕节,犁春兆丰年。开耕前,人们牵着头系结花红绸的大耕牛,扛着扎有红布的犁耙等农具,提着装有五谷、盖着红布的竹篮,后面跟着热闹的舞狮、舞象、舞龙队伍,在鼓乐声中来到选定的田块等候吉时开耕。彼时,田埂旁空地上摆着供品,点燃香烛,村民按长幼次序依次祭祀大地神灵,祈愿农事丰收。
开耕之前,祭祀大地。
与时俱进,“铁牛”助阵。
吉时一到,爆竹齐放、鼓乐齐鸣,狮、象、长龙劲舞欢腾。在一片热闹的气氛中,由一名德高望重、有着丰富农事经验的“老把式”走进田里,扶犁喝令,扬鞭催牛,开启入春第一犁。犁过三行,便由村中一位贤慧能干的妇女一手提篮、一手向开耕田里播撒五谷种子。撒完篮中的五谷后,开耕仪式便告完成,一年的农事生产就此启幕。
田埂摆五谷,牛头系红绸,祈愿犁出新年丰稔。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再到如今的机械化作业,在漫长的农耕历史长河中,开耕节发展为一种代代传承又与时俱进的农耕文化,饱含了人们对土地的敬畏、对丰收的期盼。近年来,赣南因势利导,将开耕节民俗活动融入乡村全面振兴行动,挖掘并弘扬农耕文化,有力促进了农旅融合发展和美丽幸福乡村建设。
客家妇女在开耕的田中播撒谷物种子,寓意再迎五谷丰登。
舞狮、舞象、舞龙队伍在田边欢乐闹腾,庆贺开耕。
-【END】-
初审:施笑云
审核:李 欣
终审:何志清
※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仅用于赣州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及群众文化艺术普及,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所转载文章及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均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本公众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