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注册] [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动态 > 百馆千万场 服务来共享 | 用真情书写时代的变迁——古稀老人唐茂祥的文学情缘

百馆千万场 服务来共享 | 用真情书写时代的变迁——古稀老人唐茂祥的文学情缘

时间:2023-11-22点击量:来源:赣州市文化馆

100.jpg

image.png

他出身农家,学过木工,当过秘书,曾在基层摸爬滚打几十年,不论身处哪个岗位,都兢兢业业努力做到最好;他是“老三届”的高中生、“新三届”的大学生,见证并亲历了赣南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为人民脱贫致富贡献了力量;他身为一名高级经济师,却难舍成为一名文学创作者的夙愿,退休之后拖着病体重拾爱好,挥洒近百万字先后完成并出版了三本著作。他叫唐茂祥,年过古稀又重新闯出一片新天地。

11月4日,是其新书《大河上下》公开发行的签售会,记者慕名采访了这位用真情书写时代变迁的老人。

image.png

唐茂祥20世纪40年代出生于安远县欣山镇,自幼喜欢读书。1968年8月,他被分配到县农机厂当木模工人,一干就是5年。其间,他拜一位八级木模工为师,潜心研究制作柴油机泵心模型;向一名本地的能工巧匠学习,掌握了水轮机及车床木模等技术;师从南康一木工大师,学会了做樟木箱圆形木桶等杂活。

1.jpg

▲唐茂祥已出版的三本小说。

唐茂祥在厂里属于文化水平较高的知识分子型工人。1973年,厂里安排他参加了工农新闻培训班,培训结束后转为宣传干事。因为文章写得好,他很快脱颖而出,被上级看中调至安远县革委会报道组,1975年又转调至县总工会。1977年恢复高考,唐茂祥立即报名参考,并于1978年2月顺利考入当时的赣南师范学院中文系。

毕业后,在行政部门工作多年,唐茂祥被调至中国人民银行安远县支行担任行长。大学的专业学习与多年的文字工作,使唐茂祥积累了扎实的文字功底。进入新的职业领域后,他认真钻研学习,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并获奖,在本职工作之余,写出了多篇理论联系实际的优秀调研报告,广获上级认可与好评。

1998年12月,唐茂祥不幸患上了鼻咽癌,因治疗及时,身体恢复了健康。病愈后,他早年一直想写小说的愿望越发强烈。他开始广泛大量地阅读并博采众长撰写散文或小小说等,为日后创作长篇巨著做准备。

image.png

退休后,唐茂祥回到了家乡安远养老。闲不住的他开垦了一座果园,种植了脐橙六十亩,自办了一个猪场,自筹资金修建了一座桥,铺设了一条直达果园1公里长的水泥路,并在果园里实行“猪沼果”生态种植。他一边管理果树,一边着手长篇小说《脐橙花开》的创作。

唐茂祥告诉记者,他曾当过安远县委驻乡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驻点村正好处于安远、于都、赣县三县交界,是红军长征出发的经过地。村里年老的18户,病残19户,烈军属7户,五保户15户,村民很是穷苦。当时信丰、安远等县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掀起了培育栽种脐橙的高潮。经过多年的辛勤劳动,栽种脐橙终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满山满谷挂满了黄澄澄的脐橙果,广大农民喜笑颜开。他驻点的村也是如此,村民们依托脐橙产业步入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面对这热热闹闹的丰收景象,唐茂祥心有所动,思路如同山间的溪流,汩汩流淌。于是,他提笔用几个月的时间完成了长篇小说《脐橙花开》的初稿,又花了四五年时间不断打磨,这本30多万字的长篇巨著终于在2012年10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小说描写了扶贫工作队队长方歌及其两位队员带领村民咬定“万株红橙树,千百亩九龙茶”,新建小学堂、恢复筠阳精舍、复活九龙山采茶歌舞,富裕村百家、脱贫致富乡的故事。小说虽然是虚构的故事和人物,但却融入了唐茂祥扶贫工作的亲身体验,读来真切感人,具有地方民俗古风味道。

在2012年11月的第十届赣南脐橙节上,唐茂祥的《脐橙花开》与那些黄澄澄的脐橙一起在展厅展出,引来了众多来宾的关注,现场便销售了近千本。物质与精神产品的融合,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一时间传为佳话。读者纷纷赞誉该书是家乡脐橙产业的见证、原汁原味的客家文学作品。

image.png

《脐橙花开》的成功出版令唐茂祥找到了晚年的生存意义与乐趣,在巨大的创作欲望前面,疾病的痛苦仿佛都减轻了。他决心紧跟时代的步伐,讴歌改革开放,为正能量呐喊,为赣南经济的高速发展鼓与呼。

2018年春节期间,儿子和媳妇带唐茂祥夫妻参观了南康家具城、服装城、南康经济开发区。繁忙往来的赣州国际陆港、现代化的家居小镇、令人耳目一新的“恐龙蛋迎宾楼”等又引起了唐茂祥的创作冲动。当天,他便跑到古玩市场,买了一本《南康区县志》,躲在自己的书斋静思黙想,开始构思第二部小说。

年轻时干过木工的唐茂祥本就对家具产业有一种割舍不开的情结。于是,他深入车间实地参观,向新老工人咨询,废寝忘食地收集素材,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终于打造出了描写南康家居产业振兴发展的18万字小说《木业丰华》。作品主题鲜明,构思巧妙,叙述了原南康木器厂三名下岗工人,在老厂长帮助下回乡开办“老木匠沙发店”,经过一年打拼实现了开门红。这些老匠人的孩子追寻先辈的信念外出学习深造,之后陆续回乡创业并取得成功的故事。该书于2021年出版,是一部反映赣南客家文化、彰显南康工匠精神、展示南康家具城及家居小镇成长历程的优秀文学作品。

image.png

赣江是江西的母亲河,由南至北纵贯江西全境,是鄱阳湖流域第一大河。

早在10年前,唐茂祥便想写一本关于赣江的小说,历经多年的思索与反复修改,终于创作出了55万字的心血之作——《大河上下》。该书紧扣“赣水长,赣江谣”主题,以赣江为主线,绵延千里,展示沿途风光和两岸风情,展现时代变迁下新型农民外出闯荡、最终融入城市的物质和精神世界的成长历程。

2.jpg

▲唐茂祥在新书发布会上。

日前,在赣州市文化馆群星讲坛举行的《大河上下》首发式上,众多专家学者及文学爱好者汇聚一堂,共同分享阅读《大河上下》的心得。“《大河上下》篇幅宏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深厚。”“《大河上下》以一种独特的审美角度,无论是鲜活而接地气的语言,还是对赣江流域各地风土人情的描述,包括人物内心世界非常微妙细腻的捕捉,都给我们带来惊喜和震撼。”……

发布会上,本土作家、《今朝》文字总监杨遵贤告诉记者,唐茂祥笔耕不辍,且精益求精,每创作一本小说,都会诚恳地四处求教,身为一名身患癌症的七旬老人,这样的精神令人钦佩。与会者纷纷表示,希望更多的老人如唐茂祥一样,将对文字的热爱付诸行动,在晚年开出灿烂的文学之花。

image.png

来源:赣南日报

初审:张惠妍 

审核:李   欣

终审:何志清

640.gif

※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仅用于赣州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及群众文化艺术普及,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所转载文章及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均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本公众号联系。

扫描下载

赣南文化云APP安卓版

扫描下载

赣南文化云移动端

扫描关注

赣州市文化馆公众号

版权所有@2020 江西省赣州市文化馆 备案号:赣ICP备20006421号-1 备案查询
技术支持:江西迪创科技 [关于我们]

赣公网安备 36070002000244号

地址:赣州市章贡区油山路9号 邮编:341000 电话:0797-8275911
 总访问量:0(微信: APP: PC: 触摸屏:) 今年访问量:0 今日访问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