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光,秀才郎;
骑白马,过莲塘;
莲塘背,种韭菜....”
这熟悉的唱词,
相信每位客家人都耳熟能详。
寻找家乡的声音,探索童谣的魅力
让我们一起跟随章江路小学同学的脚步
走进赣州市文化馆,走近客家童谣
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11月20日上午,由赣州市章江路小学10余位小朋友组成的“客家童谣”项目式学习实践小组走进赣州市文化馆,开展了以“向世界介绍我的家乡 走进赣州文化馆 歌唱客家童谣”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此次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客家有哪些童谣?客家童谣的特点是什么?什么是客家文化?并学唱一首客家童谣,以期提高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民族自豪感。在活动现场,学生们先后了解了客家文化和客家童谣,并且一起学习了具有浓厚赣南地区风格的客家童谣《月光光》。
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从课堂内走向课堂外,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深入领略了家乡赣州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了催人奋进的客家文化,对于家乡有了更深一步地认识和了解,同时也为客家童谣的传播与发展贡献了力量。
此次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客家有哪些童谣?客家童谣的特点是什么?什么是客家文化?并学唱一首客家童谣,以期提高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民族自豪感。在活动现场,学生们先后了解了客家文化和客家童谣,并且一起学习了具有浓厚赣南地区风格的客家童谣《月光光》。
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从课堂内走向课堂外,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深入领略了家乡赣州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了催人奋进的客家文化,对于家乡有了更深一步地认识和了解,同时也为客家童谣的传播与发展贡献了力量。
此次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活动,拓宽了弘扬和传承赣南地区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也进一步激发我市青少年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动力,让本地优秀传统文化根植在青少年心中,让传统艺术之花不断绽放出新的光芒。
客家文化:客家文化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化它既保留了中原地区的传统文化,又吸收了南方各地的地方文化,客家文化主要表现在语言文字、饮食习惯、建筑风格等。而赣南客家文化是客家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是孕育这个民系的摇篮地,是客家民系迁移历史的见证。
赣南客家童谣:赣南客家童谣的演唱以客家方言为载体,以口耳相传,内容蕴含了大量客家族群的文化历史、风俗仪礼和审美意识,是客家儿童习得客家文化的重要形式。赣南客家童谣多以念白为主,使用赣客方言诵读,较少有音调,以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为多,在结构上采用回环复沓的方式,自然流畅;平仄相间,合口押韵,节奏明快,富有抑扬顿挫的韵律美,便于传唱和学习;创作内容根植于赣南地区客家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实践,体现了客家人民的传统智慧和勤劳勇敢。大体而言,赣南客家童谣以表达“儿童化”、内容“生活化”为主要特点。
经典客家童谣:《月光光秀才郎》《排排坐唱山歌》《涯系缺牙耙》《月光照莲塘》《小小萤火虫》《月光华华》《阿妹妹》等。
客家童谣 《月光光 秀才郎》 :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种韭菜,韭菜花,结亲家。亲家门前一口塘,放的鲤鱼八尺长。长的拿来炒酒吃,短的拿来做学堂,做个学堂四四方。个个赖子(儿子)读文章,读得文章马又走,赶得马来天大光哦。
初审:张惠妍
复审:李 欣
终审:何志清
※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仅用于赣州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及群众文化艺术普及,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所转载文章及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均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本公众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