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注册] [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动态 > 百馆千万场 服务来共享 | 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离尘不离城 静享好山水

百馆千万场 服务来共享 | 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离尘不离城 静享好山水

时间:2023-12-20点击量:来源:赣州市文化馆

100.jpg

image.png

赣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有着千里赣江第一城、江南宋城、客家摇篮等美誉,正在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赣州是一座山水相融的城市,章贡二江,似一条飘带,环绕着千家万户,逶迤向北而去,给赣州增添了许多灵动。而峰山,似一颗绿宝石,嵌在这片红土地上,巍峨静默驻守,给赣州城区带来了灵气。

水常相依,山常相伴。峰山国家森林公园——赣州城区近在咫尺的诗和远方。“峰山抬头即望,朝夕相见。”有赣州市民感慨道:“它虽没有庐山、三清山、龙虎山的天下名,没有丫山、三百山、小武当的火热气。但,这峰山,离尘不离城,常见常新。”

这份“新”得益于峰山自然与文化的交融,保护与开发的协同,振兴与发展的推进。近年来,在赣州市林业局章贡分局、赣州市峰山森林公园管理处和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新林长制工作举措,守牢生态保护底线,持续擦亮绿色发展底色,立足生态资源,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共生共赢之路。

1.jpg

峰山,赣州城区近在咫尺的诗和远方。谢有昌 摄

image.png

近日,笔者走进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喧嚣被宁静和清新遮住,只闻鸟鸣山间、林里芬芳馥郁,入眼皆是绿意盎然的清凉与舒爽。“峰山离城区近,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我经常和朋友开车来,在这里不仅能呼吸草木清香、聆听虫鸣鸟叫、沐浴温和阳光,还能访名胜古迹、领略人文历史,真是一种享受。”市民谢文军说。

峰山,自古以来就是赣州名山,唐代以前叫做仁空山,宋代更名为崆峒山,清朝末年始称峰山,呈西南、东北走向,绵延十余里。它横亘于赣州城的南面,成为赣州城的向山、望山。公园总面积19749.21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86.7%。境内有野生植物218科1116种,有野生动物599种,其中有南方红豆杉,穿山甲、豹猫、白鹇等国家保护动植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峰山这座“运动之山、休闲之山”的功能更加凸显。

峰山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历史积淀。这里秀峰奇岩、竹茂林丰、清泉飞瀑,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资源丰富。既有以日出、夕照、云海、雾凇奇观为代表的特色自然景观,又有以杨仙岭为代表的人文景观。最高峰宝盖峰海拔1016.4米,八景之中的“宝盖朝云”便出自此峰。登上山巅,赣州市中心城区尽收眼底,放眼望去,云烟缥缈,山水相依,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回峰乱嶂郁参差,云外高人世得知。谁向空山弄明月,山中木客解吟诗。”在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大门牌坊上,题着苏轼《虔州八境图》八首其中吟崆峒山的诗句。峰山这座文化之山历来令文人墨客向往、攀登,留下许多故事与传说:仙人石,石从天来,巧夺天工,造化神奇;锣鼓石、狮子岩、仙人造字、九洞十八厅等,鬼斧神工,各具神韵。这些美丽的、动人的故事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变迁,为峰山注入了文化灵魂,如今的峰山也因这份文化底蕴而历久弥新。

自然和文化相互交融,吸引不少市民前来游玩。登山、徒步、骑行、露营……春有百花秋有果,夏有凉风冬有雪。在峰山,每一个季节都能找到恰到好处的休闲方式。

image.png

峰山对赣州中心城区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峰山是赣州中心城区应急水源涵养地。应急水源的集雨区都在森林公园内,集雨面积达16平方公里,为赣州中心城区提供了丰富的优质水资源。

——峰山是赣州中心城区的生态屏障,是中心城区名副其实的“绿肺”。峰山林区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调节城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峰山是赣州市中心城区广大市民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峰山地处城市近郊,丰富的森林资源为赣州中心城区市民登山、赏雪、观鸟、漂流、探险、野外生存训练、森林休闲度假和科学研究提供了理想场所。

这份重要性可见一斑,如何有效保护与开发成为重要的课题。“生态保护并不是要把生态封存,而是要通过科学利用将它变成地方的经济发展优势。”赣州市林业局章贡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文广说,峰山有天然的生态优势,要把生态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生态。

章贡区始终秉持保护与开发共协同的原则,注重规划引领,助力品质提升。目前,章贡区正着手编制《江西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23-2032)》《江西峰山国家森林公园详细规划》(控制性规划阶段)和《江西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规划》,推动公园“一盘棋”规划建设,力争各类项目在公园总体规划中有序实施。

一方面,大力提升森林质量,推进公园林相改造,从森林景观、生物多样性、林相特色化等方面着手,统筹布局,让园区森林“彩”起来、美起来;另一方面,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森林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保障,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拓宽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推动森林旅游开发,实现保护和发展的良性循环。

image.png

汽车翻越重重山峦,一个转弯下坡,一栋栋依山而建的村居映入眼帘,这个散落在山窝窝里的村庄,叫石角村。它时而安静祥和,时而热闹无比,因为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纷纷携三五亲人好友,前来这里休闲游玩。

2.jpg

峰山深处的石角村。谢柯 摄

“瓦房、小桥、柿子树……这里保留了乡村原貌,有着浓厚的乡愁味道,在这里时光都慢了下来,心静了下来。”游客曾涛欣喜地说。近年来,依托峰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峰山脚下的沙石镇、沙河镇将峰山生态资源与乡村振兴相结合,通过串珠成线、以点带面,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沙石镇以峰山村、石角村为试点,持续探索“两山”转化通道。按照国内一流标准加快推进峰山康养村项目。致力将石角乡村振兴示范村打造成乡村旅游新标杆。目前,已完成民宿及业态改造硬装施工,正在进行全面招商。持续盘活双桥村象山庄各类闲置资源,养云庄部分项目已开始试运营。一座“康养之山”呼之欲出。

“石角村有名气后,越来越多游客来旅游,我们农家乐的生意越来越好,一年收入有6万多元。”经营着石角部落农家乐的李勋金、韩声英夫妻笑着说,“我们不光经营餐饮,还发展了民宿,生活更有盼头。”村民华丽转身当老板,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峰山周边村民致富的新样板。峰山渐渐成了一座“富民之山”。

而在沙河镇罗坑村,借助2016年承办全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的契机,该村大胆探索发展“体育+旅游”产业,实现了产业从无到有,村集体经济由弱到强的蜕变。2019年罗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仅10万元,2020年突破100万元,2021年达320余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3年翻30倍的增长。目前,罗坑特色乡村已成为赣州市中心城区城郊知名的明星村庄,全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

“峰山还是一块待雕琢的翡翠,前景大为可观。”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主任陈法中说道:“以峰山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为基地,以底蕴深厚的赣南客家文化为特色,把峰山打造为集森林生态观光、森林科普教育、森林康体养生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郊山地型国家森林公园,是我们未来长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image.png

来源:赣南日报 

初审:施笑云

复审:李   欣

终审:何志清

640.gif

※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仅用于赣州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及群众文化艺术普及,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所转载文章及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均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本公众号联系。

扫描下载

赣南文化云APP安卓版

扫描下载

赣南文化云移动端

扫描关注

赣州市文化馆公众号

版权所有@2020 江西省赣州市文化馆 备案号:赣ICP备20006421号-1 备案查询
技术支持:江西迪创科技 [关于我们]

赣公网安备 36070002000244号

地址:赣州市章贡区油山路9号 邮编:341000 电话:0797-8275911
 总访问量:0(微信: APP: PC: 触摸屏:) 今年访问量:0 今日访问量:0